子女教育

王志勇

(一)

“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

首先,为人父母的必须对什么是“当行的道”有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认识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的天资、爱好。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使其所受的教育与其各人的天父和爱好相吻合,但当他长达成熟时,他就不会偏离所受的教育。

要观察。

箴言20:11“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都显明他的本性。”

&孩子的个性是内在的。

&父母对这些特征要敏感,这是至关重要的。孩子是上帝所赐予

我们的礼物,但有些父母却从未打开过。

教育孩子需要花大量的耐心、时间、能量,又要集中注意力。父母如果不积极主动地介入这一过程,孩子的未来就会受到损害。

“杖打和责备,能加增智慧;放纵的儿子使母亲羞愧。”(箴29:15)

“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箴29:17)

对子女不加管教,任其自然成长,就会像田地一样荒芜,到时收获的是杂草。

一:父亲在子女管教中的作用和职责

1、慈爱

抱一抱,亲一亲小孩子是很自然的。但当孩子长大时,这种身体方面表现出来的爱就被身体上的疏远取代了。用身体语言来表明我们的赞赏是非常重要的。触摸、拍打是表示亲近的主要方式。

调查结果表明,女人性方面的犯罪经常可以追溯到儿童、少年时期的父爱的缺乏。所以做父亲的,现在就要对孩子表明你的爱,不要让孩子到别处去寻找了。

2、透明的生活

孩子们听福音是必不可少的,但他们还需要别的方面。他们需要生活的具体教导,需要看看父亲是怎么做的,是怎么对待错误的,是如何对待金钱的,是如何决策的,父亲的价值观如何,是什么使父亲笑起来。他们需要听到你错了时开口认错,看到你持守信仰,一心一意。他们想要认识里里外外的你,想要感觉到你喜欢他们,相信他们。

3、无私的勤勉

让孩子看一看父亲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承担养家糊口的职责,如何承受各种需求所造成的压力。孩子想要看到父亲以身作则,他们不需要父亲工作的那地方的东西,无需看到父亲的劳动果实,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看到父亲,看到父亲在诚实劳动。

4、属灵的可信靠

父亲在属灵方面的职责:信心和行动。

不要把孩子属灵方面的成长完全交托给做母亲的。

父亲需要教导孩子,并以身作则。

5、积极的影响

在家庭中,每个积极的鼓励性的话语,就有十个消极的挫伤性的话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积极的鼓励性的作用确实很难。但这是父亲的职责之所在。如果孩子耳朵中充满的总是“不行”、“没有”、“别做”等等,孩子就会变得不相信他们自己的直觉,没有胆量尝试新的东西。如果孩子经常听到的是“棒极了!”“你会做好的!”这样的话语,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就会有信心,敢于面对新的挑战,毫无忧虑地探索、发挥他们的潜能。

总之,给孩子身体上的柔情慈爱是非常重要的。7到8岁的男孩需要抱抱、亲亲,小男孩逐渐长大,抱抱亲亲这种需求会减少,但他们仍然需要身体方面的接触。现在他需要的是男孩式的身体方面的接触,如摔跤、拍拍他的后背、打拳、扳手腕等。上述两种爱的方式都是需要的。

对于女孩,父亲通过向她表明他对她的赞同认可来帮助女儿赞同认可她自己。父亲要通过无条件的爱、眼睛的接触、身体的接触、以及注意力的集中来做到表达对女儿的赞同和认可。女孩在2岁开始就需要父亲这样做了。这一需要在女孩子小的时候很重要,在女孩接近13岁要发生魔术般的变化时更显重要。

做父亲的,你们的父亲们因为文化方面的限制而没有向你们表示过任何身体方面的柔情和慈爱,但现在你们能做到。不要再犯父辈的错误了。不要仅仅是告诉孩子你爱他们,或者认为只给他们买点东西他们就知道你对他们的爱了。要表现出来。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箴18:20)

“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箴15:4)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箴16:24)

“污秽的言语,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随事说造就人的话,叫听见的人得益处。”(弗4:29)

二.母亲在子女教育中角色和作用

家庭的根基:“房屋因智慧建造,又因聪明立稳,其中因知识充满各样美好宝贵的财物。”(箴24:1-3)

1、透明可见的温柔

孩子从母亲那里学到温柔,从父亲那里学到勤劳。

如果母亲不按《圣经》的原则顺服、敬重孩子的父亲-自己的丈夫,孩子就很难学会顺服、敬重父母。

2、属灵上可信靠

3、内在的信心

内在的力量。

4、无私的爱

5、自制

要平衡温柔、爱和管教。

在子女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性格,不要担心知识和能力方面。如果作父母的能帮助孩子养成爱上帝爱人,节制自律的的美德,学习是不成问题的。

在子女教育中,要时刻主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圣经》上告诉我们:“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以弗所书6:4)在一切的管教中,都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一份著名的调查资料显示:

有自尊心和自尊心很差的孩子的家庭有以下三大不同:

1、自尊心强者,在家中被爱,受到欣赏,父母之爱又深又真,他们说话算话。

2、自尊心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管教更严格。父母教育他们如何自制。自尊心较差的孩子,父母对他们放任不管,孩子没有安全感,感到没人关心,没人管教。

3、自尊心强的孩子,家庭民主化,父母子女之间能自由沟通。一旦确立界限,孩子有自由问问题,表达自己,彼此容纳。不要低估教育孩子自制的价值,在父母管教之下,你们正在塑造孩子的性格,增强他们的自尊自爱,帮助他们学会对他们自己负责。

&一个母亲根据《哥林多前书》13章所作的对母爱的描述:

我若能向孩子们讲论是非,却没有爱,我就成了会响的门铃,挂在厨房里的锅一般。我虽然知道他们会经历几个阶段,也明白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苦恼。而且能回答他们各种的疑问,确信我自己是一个满有奉献心的母亲,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为了使孩子过得更好,放弃我自己的事业,整夜不睡缝补衣服,烘制点心,但却因为睡眠不够而抱怨,没有爱,那么也等于什么没做。

慈母对孩子的不成熟恒久忍耐,既是孩子对自己不好,仍然爱护孩子;慈母不嫉妒孩子的年轻,也不因为为孩子做了牺牲而自夸张狂。慈母不会强迫孩子按她所喜悦的方式做事。她不轻易发怒,也不因为孩子做错事使家庭痛苦而愤恨。

慈母不会因为孩子不顺从,加以惩罚,就松了一口气。她喜欢的是孩子自愿合作。慈母包容孩子;她相信他们;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用他们个人的才能,在黑暗的世界上作光作盐,表现突出;她忍耐各种痛苦。

慈母是永不止息的。家里烤制的面包,会很快吃完,被人遗忘;擦得光滑的地板,很快就会落上尘土。至于孩子,现在他需要玩具,朋友,食物,这些都是重要的。但当他们长大时,母亲如何爱他们将决定他们如何爱别人。在一个家庭之中,对孩子来说,有三个方面:照料、训练和慈母,其中,最重要最伟大的是慈母。

子女教育(二)

作为父母,你所能够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婚姻。因为借着你的婚姻可以示范健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你的女儿会从你的婚姻中学习如何对待丈夫,你的儿子会学习到如何对待妻子。他们也会在你的婚姻中学习如何解决冲突和度过困难。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也是最重要的学校。在一般的学校里,孩子学到的只是知识,只有在家庭里,孩子才能受到性格和品德的教育。家庭是一个学习爱、饶恕、接纳、负责的地方。

子女教育是对父母来说是一项很大的挑战。父母所面临的困惑就是当我们有足够的经验时,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们小时候,父母管教我们时,我们觉得有些不合适的地方,我们认为我们长大了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绝不会这样,然而我们常常还是那样。根据我们各人不同的经历,我们的教育子女的方式跟父母的或者相同或者相反。在子女教育方面我们必须有准备,有明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而不是跟着感觉,沿袭习惯。

一、父母教育子女分成四种类型

管教孩子有四种类型:专制型,放纵型,溺爱型,权威型。

1、控制和扶持

第四种权威型的家长是为人父母的模范,在控制和爱的扶持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平衡。孩子需要这两方面。

中国古人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当代的一些社会学家也这样说--但这并不正确。人有罪性。例如,两个两岁的孩子,抢玩具,一个说:“我的,我的”;一个说:“我要,我要。”孩子是需要管教的,溺爱型的父母,孩子长大了,对父母并不感激,父母对孩子倾注了那么多的爱,但孩子认为“父母并不爱我,因为他们不管我。”这里的“管”,就是指管教。父母在孩子行为上要有权威,给孩子以明确无误的指导。

2、态度

大多数人都明白,父母对其子女是行使权威的。在使用权威时要有正确的态度。使用权威是为了子女的好处,不是为了订立规矩使自己方便;因为有权柄的人有责任要爱护在其权柄之下的人。而且应当总是为了对方的益处而行驶权柄。

父母使用权柄时在态度上应当注意的六个方面:

1)出于爱的动机。

“凡我所疼爱的,我就责备管教他,所以你要发热心,也要悔改。”(启3:19)

2)有耐心。

“暴怒的人挑起争端;忍怒的人止息纷争。”(箴15:18)

3)有节制。

“人不制伏自己的心,好像毁坏的城邑,没有墙垣。”(箴25:28)

4)以身作则。用你自己的行为给子女做好的榜样。例如,管教时不要愤怒。孩子会效法父母的行为。

我们在辅导家庭时,特别是对12-14岁的孩子,作父亲常常说:“我真不知道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每次我说什么,他总是愤怒。”但是,当我们问爸爸一些问题,我们发现,做父亲的,有时还有母亲,但一般都是父亲,自己也不会对付自己的愤怒。多年以来,做父亲的不断向孩子表现出愤怒来。做父母的还没有做到,你不能期望孩子做到。

5)用温和的声调。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箴15:1)

6)管教时要尊重孩子。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3:21)对父母来说,这是一项很重要的警告。

二、惩罚和管教

最使父母困惑的是,管教和惩罚到底有什么不同。

1、定义

管教:训练子女成为你的好学生,管教不是消极性的,而是爱的表达。管教就是训练孩子使他能够达到自制。惩罚:惩罚错误,进行报复,予以惩罚。

管教是一种爱的表现,纠正错误,训练成长;惩罚则是一种愤怒的表现,是动用惩罚使其痛苦。惩罚的着重点是针对过往的错失,管教的着重点是建立将来的德行。惩罚导致恐惧和罪咎感,管教则带来安全感。

孩子需要管教,年龄越小越需要,尽管他们意识不到。两者不一样;父母要留意自己的态度。

2、管教的方法

1)模仿-这一方法始终有用。孩子没有分辨力,好的和不好的行为他们都会效法。小孩摔门的例子。孩子需要好的榜样。而父母本身就是最好的效法的榜样。

2)沟通-沟通能创造这样的一种氛围,使孩子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信心,知道能期望什么。在好的健康家庭里,他会很清楚第知道,父母期望他怎么做,他知道他要的是什么。在沟通中父母要把这些清晰地传达给孩子。

3)鼓励-对孩子的正面行为给予鼓励,强调他的积极的正面的行为。比如说,“嘉懿,你帮助那个小女孩,真是了不起!”“嘉懿,你在厨房里帮助妈妈,做得很好!”“饭吃得真干净,一粒都没有浪费。”

4)让孩子尝一下结果-让孩子尝一下他行为的结果,使他从中学习。胃疼了还吃辣椒的例子。

5)责打-当孩子的身体、灵性面临危机,当孩子公开反抗父母的时候,可以予以责打。当你已告诉他什么是正确行为时,孩子不听,藐视父母的权威,挑战说:我就是这样--打他!

3、不要激怒孩子

警告:管教是纠正错误。“你们做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恐怕他们失了志气。”(西3:21)。“失了志气”也就是伤了他的心,使他不再有勇气。

惹孩子生气的数种情况:

第一,用令他们感到羞耻的方法来推动他们做事,特别是在公众面前,尿床之事。第二,用你口里的话直接攻击他;

第三,让他做他不可能做的事;

第四,你定下的规矩总是在改;

第五,不断用负面的方式或言语,把孩子和他人比较。

4、饶恕-使你和孩子的关系恢复

若你觉得自己惹了孩子气,没有任何方法比直接请他原谅这个方法,可以使他和你的关系复合。当你以透明的态度,请子女原谅你对他的不当行为、态度时,你会得到子女的尊敬。因为孩子知道你做错,当你勇于承认错误,请求孩子的宽恕和谅解时,你就是行在诚实正直中,也表明你是表里一致的,自然会赢得子女的尊重。

原则:“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

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引导我们的孩子,使之成为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成年人。我们这样做是要给他清楚的界限和范围,纠正他的错误,却不伤他的心灵。我们的责任就是使孩子作好准备,有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发挥作用。

三、管教四步骤

子女教育是以爱和理性为根基,整个过程包括四个基本步骤:

1、给孩子做他能做到的事情做

当我们给孩子事去做时,最好先让他先想象完成后的样子。比如说,你让孩子整理床铺,你自己当然有一幅整理好的床铺的样子,如果这是孩子第一次做这事情,不妨问问他整理好的床铺是什么样子。你会发现他想的与你不同。

2、你允许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许他失败

这是整个管教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回想自己许多事第一次做我们也不会做得很好。吃一堑,长一智,我们都是这样学会做事的。子女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如果我们想到我们的孩子也许会失败,孩子果然失败了,我们还会发怒玛?重点:我们若允许他失败,我们的就不会愤怒。

3、让这事情的后果和感受对他教导,让他学习

这样他的注意力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在我们身上。换言之,要让你的孩子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错误上,而不是集中在你的愤怒上。孩子做错时,你告诉他正确的方式。

4、继续让他做那件事情

你这样做所发出的信息是,他们能够完成这事。相比之下,如果你告诉孩子:“别做了,别做了,还是让我自己来做吧。”这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四、COOL模式

COOL模式是对上述子女教育方式的最好的说明:

Csharingcontrol-是指分享控制,共同约束;

Owhoownstheproblem-是指分清问题是谁的;

Oopportunityforthinking-启发的机会;

Lletempathyandconsequencesdotheteaching-让感受和后果来教导孩子。

孩子如果感到缺乏控制、认可和欣赏,就会想方设法破坏父母的活动。换言之,若父母太严,总有一天会失去孩子的。

1、分享控制

我们如何对孩子加以控制呢?

要给孩子选择的余地,这好过发号施令,直接下命令。比如说,外边天气很冷,我们想让孩子穿上夹克。我们可以说,“穿上夹克。”,但这可能导致一场争论。如果给孩子一项选择,就可以避免这种争论。“孩子,你是愿意穿上你的夹克呢,还是愿意手里拿着呢?”

选择的守则

1)孩子若不自行选择,你要随时准备为他作出选择;

2)选出两个你可以接受的选择。

3)如果此项选择的结果是你所不愿意接受的,就不要把此项选择列入选择范围之内。

如下雪天,你出两个选择,是骑车上学还是坐车上学。但父母又担心骑车危险,那么就不要把骑车列如你给孩子的选择范围。你可以变成妈妈送你上学,或者坐车上学。

以下的关键话可以用一用:

做完家庭作业你就可以自由自在第看电视了。

那样会更好.......

是先清理房间还是先吃饭呢,你看怎么办最好?

孩子如果感到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些控制,就会花点时间和精力尝试着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做事。

2、分清职责

我们经常试图替孩子们解决他们的问题,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们也感到高兴。作为父母,我们经常把问题扭曲为自己的问题。问一问,如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会对我有什么影响?规则就是:当孩子的行为影响我们时,它就是我们的问题,否则就不是。不能因为孩子不高兴,我们就不高兴,让孩子的问题成为我们自己的问题。要给孩子传达明确的信息:这是他自己的问题,需要他自己处理。

运动服的故事:

一位母亲正准备出门,忽然电话响了。

“妈妈,今天我有体育课,但我的运动服忘记带了,老师批评我怎么办?”

“宝贝,忘记了带运动服你一定很着急。我很同情你。你准备怎么办呢?”

(忘记了带一定服是孩子自己的问题,当孩子要把问题交给母亲时,母亲明确地把孩子的问题交换给孩子。)

“我相信你会处理只好件事的。等晚上回来告诉我你是如何解决的。祝你好运!再见。”

3、循循善诱

我们内心里都有控制的欲望。作为父母,我们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控制我们的子女。而这种控制是我们从来都不曾拥有过的,孩子吃饭,睡觉,长大,离开,都是我们控制不了的,为什么不放弃这种所谓的控制呢?但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他们成为负责的人而赢得控制。如果我们与我们的子女斗争,用的就是争斗性的话语,而不是启发性的话语。所以,让我们的语言中多一些启发性的话语,而不是争斗性的话语。

什么是启发性的话语?启发性的话语是为子女设立界限,但并不告诉他们去做什么。启发性的话语和争斗性的话语很难分清其间的区别。但孩子们的反应通常都是截然不同的。

4、亲身感受

怎样令事情的后果失去教育功能?

如果孩子出现某种事情,我们在管教孩子时生气,那么就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了我们的身上。做父母的要指导孩子正确地面对问题,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在我们身上。换言之,要让你的孩子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错误上,而不是集中在你的愤怒上。就像上面我们所讲的运动服的故事一样,在母子的电话交谈中,母亲并没有生气。孩子的注意里自然集中在事情上,这事情的后果自然会教育孩子,会使他以后自己想着带运动服。

以下说话方式,会使事情的后果失去教育价值:

l说:“活该!”

l表现愤怒和讨厌

l后果已出现,你还要讲多讲一番道理

l教训一场,恐吓一轮

l自己讲个不休

l不大忍心见孩子吃苦头,到头来自己放弃

l故意设法使孩子尝到后果,只为消自己心头之恨

如果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教训。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生气时管教,但是如果按这个程式去做,就会使你在管教过程中摆脱怒气,也不会使孩子轻易发怒。

五、管教的三个阶段

1、阶段一〔四岁前〕“对抗期”

当孩子公开藐视你的权威时,你需要面对孩子的意愿,站稳,不妥协。饭菜刚刚摆好,客人还没有开始就餐,孩子就去抓饭,做父母的就要明确地告诉警戒孩子,不能这样做,一点都不妥协,使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在这个年龄段,每赢得一场战役,就可以为以后教育孩子节省许多时间和精力。根据我们的观察,许多父母所做的恰恰相反。他们让孩子在这段时间为所欲为,然后在孩子年龄更大时,才想方设法把孩子拖到界限之中,但已经是积习难改。

2、阶段二〔4-13岁〕“同行期”

这时,孩子已经有了沟通和推理的能力与技巧。所以,现在,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工作了。这就是COOL模式的成功之处。

3、阶段三〔少年:13-18岁〕“独立期”

放手让孩子独立,孩子在许多方面已经是成年人了,你希望他表现出很大的责任感来。“管教的目标”虚线表明父母的控制和影响,实线表明孩子的自制。请注意,父母在早期发挥巨大的控制和影响,到十八岁时父母的影响已经基本上发挥殆尽。

六、父母要做的事

1、以身作则,教育子女

孩子不但继承我们的财富,也继承我们的价值和性格。最好的练习就是夫妻一起坐下来,谈一谈对你们来说什么价值是最重要的。什么价值你们想让孩子也牢牢掌握。谈一谈什么是最重要的,如何向孩子们表达。然后,在家中提供道德和灵性的领导。做父母的必须意识到,孩子会效法他们的榜样,榜样比建议更有影响力。

2、尊重孩子,不要刺激

所以我们的管教要连贯一致,要细心,要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不要只是发号施令。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要使孩子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最好的方法就是祝福你的孩子。

七、祝福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需要得到父亲的祝福。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把祝福给予我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祝福,特别是来自爸爸的祝福。

要记住,今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的祝福。你可以因着你对孩子的祝福,创造一个未来的领袖。因为祝福会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使孩子有力量面对未来的问题和挑战。

1.孩子得不到祝福的原因

(1)父母要求完美,孩子永远得不到祝福。

父母要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总是指出孩子没有做好的地方,这就会使孩子总是这样想,如果我再做得好一点,再做得多一点,就会得到祝福。但是祝福却永远临不到。

(2)在家庭中父母有偏心。

(3)家中有大量的心灵创伤。比如,父母酗酒、吸毒、赌博等问题家庭。

2、得不到祝福通常导致的结果

这些得不到祝福的孩子达到成年时常会带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

(1)易怒,一触即发;

(2)恐惧,无安全感;

(3)与配偶难于契合;

(4)较低的自我形象。

3、构成祝福的因素:爱、接纳、认可

1)意味深长的的身体接触

对此我们的认识一直不够。触摸能够立即使人平静,重申爱意,安定环境。不管是有思想上、情绪上、身体上或灵性上的冲突,温柔的触摸都能使人平静,带来医治。医学上的研究也已证明,拥抱他人,确实能带来医治。如果婴孩无人爱抚,就会得病,甚至死去。

撒拉的故事:一个女孩名叫撒拉,18岁中学毕业时就怀孕了,父母很生气,把她骂出家门,并声称脱离父女关系。她就去找男友,这男友原先对她甜言蜜语,现在则对她说根本就不爱她。就这样男友抛弃了她。撒拉带着身孕去工作,努力工作,为她自己和即将出生的孩子赚取生活费用。最后孩子出生了,因为孩子像她的男友,撒拉就决定不爱这孩子。孩子哭时,撒拉只给孩子奶瓶,根本不拥抱孩子,也不理会孩子。

四年后的一天,撒拉得到一本关于“祝福”的书,看后明白了她自己也缺乏父母的祝福和爱。她认识到这爱和祝福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于是撒拉决定要爱孩子,接纳孩子。她知道应当改变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她尝试着要拥抱孩子,可是孩子却跑开了。但她天天坚持,不断地对孩子说:“妈妈爱你。”尝试着拥抱孩子。有一天孩子偷偷地看她,撒拉就张开双臂,鼓励孩子:“来吧,宝贝!”孩子就跑向母亲,投入母亲的怀抱。

2)用言语表达出来

讲出肯定的话语来能改变孩子对自我的形象。语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既可以建造人,也可以毁坏人。

露丝的故事:露丝成长在一个充满恐惧和矛盾的家庭之中。五分钟之前的规则,五分钟之后就不通了。她的父亲是辱骂成性的人,在情绪、身体和性的方面对她都有侵犯。因此她是在恐惧和愤怒中长大的。她结婚后,不能和她丈夫契合。她小的时候曾经去过一个天主教学校,有一个修女给她父亲带去一个纸条,要求她父母带露丝和她在修道院里见面。那次会面虽然短暂,但那场面和那修女的面孔一直还在露丝的记忆中,虽然事情已经过去50多年了。在那次见面中,那位修女告诉露丝的父母,露丝是个无用的废物并建议露丝的父母把她放在修道院里,打扫卫生,在未来她是不配结婚的。露丝的父母没有说任何保护露丝的话语,没有替露丝辩护。许多年之后,露丝参加一次讲课。她的孩子在教室里做了很多淘气的事情。老师列了一个清单,告诉露丝她儿子令人不悦的地方。露丝用眼睛看着那老师,说:“难道你不爱她的心吗?他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头漂亮的头发。他实际上是个好孩子。”我说话为他辩护。

建议:每天至少表扬你的孩子一次;

要把一切的批评都夹在表扬之中;

你的表扬要具体,要为孩子所做的某件事表扬他,表扬孩子性格的某一方面。

3)高尚的价值观。

最能激发人成长的是高尚的价值观。要运用你的时间和资源,把崇高的价值传给孩子们。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5-18年,所以我们需要把时间投到孩子身上。通过一起做事,把崇高的价值传给孩子。

4)描绘特殊的未来。

上帝给我们一个特殊的机会,使我们可以设计自己的孩子的命运。非常令人感性趣的是犹太男青年中有很多人成为律师和医生!这是因为他们的母亲当孩子还两岁的时候就说,“看一看,这是我的孩子,将来的医生,或者将来的律师。”

瘸腿孩子的故事:有一个天生瘸腿的男孩。一天,他在学校里,老师请来一位讲员演讲。这讲员演讲完毕,走下讲台,来到这瘸腿男孩的面前,和他讲话。这讲员发现这瘸腿男孩有一幅非常漂亮的嗓子就鼓励他说:“你有一幅金嗓子,你将来可以做一位优秀的播音员。”今天,这位本来自卑,觉得对社会没有什么价值的瘸腿男孩已经成为一名著名的播音员。

5)要研究你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不同的个性和天资。要好好第研究自己的孩子,分辨出他们所拥有的天分,鼓励他们,开发他们的天赋。

八、我们的自尊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1、归属感-周围的人都爱我。

2、价值感-对自己有信心。

3、能力感-我有能力控制我的生活。

要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形象,爱的动机、纠正、贯穿以致的管教是关键。

我们的归属感来自于我们知道全能的上帝永远爱我们。我们的价值感来源于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因素就为我们死了。我们的能力感来源于作为上帝的儿女,他已赐我们能力,可以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得胜有余。

灯塔简讯二OOO年6月第1期总第26期

编者注:如何按圣经的原则,重建自己的家庭,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上帝给人的呼召不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一定要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上帝也给人独身的恩赐。“生养众多”也不仅仅指我们肉身的儿女,而是指我们在上帝给我们的每一呼召中,爱惜光阴,富有果效,多结果子。这包括我们在个人的生活中,也包括在家庭婚姻方面,同时也涉及我们在社会上的工作,更包括在传福音方面。总之,“生养众多”是指在我们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遵行上帝的话语,荣耀上帝,见证福音的大能。基督教注重家庭的建造,注重家庭的敬拜,但并不是崇拜家庭。在上帝所设立的四大“政府”(个人、家庭、教会、国家)中,各有各的职分,各有各的局限。并不是说每个人都有无悔的人生,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家庭,每个教会都是完美的教会,每个国家都是理想的国度。亚伯拉罕曾经背井离乡,摩西遭遇遗弃背叛,约书亚虽然带领全家侍奉耶和华,但他的儿女并没有成为坚强的领袖。先知撒母耳教育整个的以斯拉民族,但他的两个儿子“不行他的道,贪图财利,收受贿赂,屈枉正直。”(撒上8:3)约伯遭妻子的嘲弄。何西阿奉主吩咐娶淫妇为妻。主耶稣在世上并没有成家,而且申明作门徒的代价就是突出表现在家庭生活上:“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5-38)所以,我们不能用个人物质的、肉身的得福来衡量主的恩赐,不能用婚姻的美善、子女的教育来衡量一个人的服事。约伯的几个朋友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机械地用物质的、肉身的、家庭的状况,来衡量约伯的灵命状况,揣度上帝的旨意。让我们还是谦卑地俯伏在上帝的面前:“深哉!上帝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罗11:33)让我们忠心地学习上帝的律法,作好上帝放在我们眼前的事情,满足于上帝按他的美意所护理的现状,并时刻警醒预备,接受主所给予我们的新的挑战。在婚姻家庭和子女教育方面,让我们既不要视配偶和子女为生命的中心,也不要违背上帝的诫命,不作我们当作的事情。让我们时刻记住,人生的首要目的是:“荣耀上帝,以他为乐,直到永远。”(《威斯敏斯德小要理问答》1·1)子女教育和家庭重建的关键就在于此。以下的材料,来自面向不信者的讲座纲要,稍加整理而成。其中虽然引证中国的传统文化,但贯彻始终的仍然是圣经的原则。希望能对弟兄姊妹有所帮助。-雷默-

子女教育与家庭重建

一天晚上,一艘美国军舰的舰长见到正前方有一只船闪着灯驶来。

他立即发出信号:“转航20度。”

透过黑暗,对方发出的信号是:“建议你方转航20度。”

舰长拒不接受。“我是一名舰长,”他发出信号,“转航20度。”

回答是:“我是二级海员。转航20度。”

这时,舰长生气了。“我是战舰!转航20度!”

回答是:“我是灯塔!”

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假定或前提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所得出的结论。这些假定或前提指导我们的决策,而决策又影响到我们的行动和态度。上面提到的舰长的假定就是对方是一艘船,如果他不改变他的想法,肯定会导致大灾难。我们很少评估我们的假定,然而我们的行动却都是以这些假定为基础。糟糕的是我们的孩子,经常成为我们的错误的假定的牺牲品。

有人教育孩子时,认为“树大自然直,长大了就懂事了。”结果孩子长大了不仅没有懂事,反倒走向犯罪。家长后悔莫及,但已经是后悔晚矣。为人父母,之所以这样想这样作,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前提或假定是错误的。

你对子女教育是持什么样的假定?在孩子、孩子的性情以及与年龄相关的能力方面,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认为孩子的人格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父母是帮助孩子根据年龄发现他的能力,还是保持压力促进他学习?是感觉重要,还是行为重要?是自然的发展重要,还是父母的训练重要?

在这些问题中,双方面都很重要。在子女教育方面,先天的素质和后天的教育,方便孩子学习与积极教育孩子,……这些方面都很重要,但关键是要保持平衡。《圣经》上讲:“教育孩子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什么是孩子“当行的道。”首先是为人之道,如何作一个诚实、正直、智慧的人,即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是首先的,也是最重要的。其次也要观察孩子的言行,分析孩子的嗜好,发挥孩子的特长,然后决定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是说,要注意孩子的先天素质,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可能有文学的天赋,有的可能有音乐的天赋,有的好动,有的好静,等等。所以,传统的犹太人,一直比较注重孩子的教育。他们都是教授两个方面,一是《圣经》,也就是上帝的律法,使孩子知所行止,有道德的素养;再就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孩子的天赋,教孩子一门专业特长。

在现代社会中,受物质崇拜的影响,人们注重的多是教育孩子的技能,而忽略对子女品德的教育。自我中心,妄自尊大,我行我素。丝毫不顾及他人,没有道德价值观念,这样的青少年,首先的受害对象就是父母;其次就是社会上的其他人。这都是偏颇的教育所结的毒果。

子女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能够生存,不仅仅是让孩子快乐。

不要以牺牲自己和牺牲社会为代价。

1.第一大目标就是使孩子能让自己喜欢;

2.使孩子能给他人带去快乐和祝福;

3.使孩子为生活作好准备,在道德、智力、身体、情绪上都能达到自治自理。

第一大原则好婚姻,好父母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礼记·中庸》)

“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圣经·创世记》)

孩子虽然还没有经过理论训练,但他的本能和感觉能够告诉他好多事。很多人经历夜间孩子起床,拜访父母的事。这使父母很苦恼,因为这影响到他们的休息,孩子也休息不好。之所以如此,如果我们诚实地省察自己,往往就会发现,夫妻关系不好是关键。孩子缺乏平安,他一直在担心,是不是父母还在吵架?是不是父母还在分床而睡?所以,他就夜晚起来“视察”。

健康的夫妻关系对于孩子的情绪健康至关重要。孩子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知道他周围的世界是稳定的。每个孩子天天都需要服用的信心药物就是:父母彼此相爱。

即使两三岁的孩子,头脑中也有一个雷达装置,像专家一样能嗅出家中父母的矛盾和冲突。而且,这一雷达装置是昼夜运行。如果孩子嗅到父母的不和,他就开始焦虑,这种焦虑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纪律。如果父母出了问题,对孩子来说,整个的世界都崩溃了。如果父母关系始终紧张,孩子的情绪就始终处在紧张状态。如果父母和睦,婚姻质量高,孩子就会满有信心地学习预备。

有一个孩子,老师和校长都知道他非常聪明。但他的学习成绩并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有一次上课,老师见他又走神了,课下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说:“我爸爸妈妈正在闹离婚,我在想,谁要我呢?我跟着谁呢?”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健康和心理稳定,但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只有父母自身!

所以,在子女教育阶段,以及在子女长大之后,我们都要珍惜我们的婚姻关系。孩子发展的每一阶段,每一行为,都直接受父母婚姻关系的影响。

第二大原则先用权威领导,后以关系影响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圣经·箴言》)

权威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正确地运用权威,带来的就是自由,而不是奴役。而没有权威,是违背宇宙的次序的。无政府状态,则肯定导致混乱和独裁,谁的拳头硬,谁是老大哥。谁也不服谁。没有社会合作,只有暴力冲突。不是双赢,而是双死!

子女教育的第一步,就是教育子女顺服父母的权威;没有对权威的顺服,没有正确的次序,就不可能有积极的进步。如果孩子根本就不听你的话,不敬重你的权威,再好的教育也无法进行。所以,对于子女教育而言,首先是要管教孩子,顺服父母。在子女教育的四大领域(道德、健康、安全、技能),都需要父母权威的正确运用。

父母没有权威,家中没有规矩,其实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比如,如果孩子受到良好的管教,顺服父母的权威,那么,如果孩子要一个玩具,父母说现在不行,这事情就解决了。否则,孩子受到拒绝,就开始哭闹,但他也不知道哭闹到什么程度父母才会屈服。人天生是喜欢有权威和次序的,放纵的父母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最终竟参加了黑社会团伙,因为那里有权威、次序,在那里,他们对权威和次序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所以,如果我们溺爱孩子,不按道德的规范来管教孩子,实在是坑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首先是运用父母的地位和权威来领导,从孩子的童年到成年,逐步从以角色为中心的领导转向以原则为中心的领导,从用权威领导,过渡到以关系影响。

一开始,孩子没有分辨的能力,自然要受父母权威的影响。在子女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自治的能力。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成人,父母逐渐退居二线,就要通过人格的力量、彼此的关系来影响。

第三大原则先作好父母,后成好朋友

“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易经》)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诫养育他们。”(《圣经·以弗所书》)

不要迎合孩子的情绪,为了取得孩子的好感,而牺牲为人父母的原则。

当然,更不要伤害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这就直接违背了为人父母的原则。

我们的孩子就是我们的学生。以后有的是时间作朋友,但你发挥父母的作用的时间则是相当有限的。你如果能作好父母,肯定会成为好朋友。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首先要作好父母,还不是作好朋友的阶段。道德的知识和生活的技能都是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果父母不树立权威的形像,如果孩子不敬重父母,他就不会从父母那里学到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小伙伴。孩子有足够的朋友,但父母只有一对。如果父母失职,无人能够替补。

管教四阶段:

1.领导期:2-6岁。这一阶段是扶养孩子的新兵训练阶段。主要目标是确立你在孩子的小小的生命中的领导地位,不是压迫性的,而是权威性的。这是设定疆界的阶段,哪些地方可以自行负责,哪些区域不可越雷池一步。这一阶段要对孩子达到控制,训练他听话,然后才能进一步进行训练。如果你无法控制你的孩子,就无法训练他,开发他的潜能,其他任何人也无法做到。这是教育智慧孩子的核心阶段。

2.训练期:7-12岁。如同教练培训运动员,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通过不同的技能和练习,来训练运动员。任何时候教练都可以让运动员停下来,纠正他,解释原因,告诉他应当作什么,以及怎样作。在这一阶段,孩子还没有真正进入生活实践,还没有正式参加体育比赛。他们只不过是处在练习阶段。

3.辅导期:13-19岁。现在孩子已经进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式参加体育比赛了。在比赛的间歇阶段,你可以继续辅导指教,但你无法在比赛的时候让比赛停下来,对孩子面授机宜。训练期已经过去了。他们现在可以称自己是运动员了,他们自己要调整适应所遇到的一切。你的辅导如何也决定他们的比赛成绩。但是,每一个阶段都要依赖前一阶段,如果前一阶段的训练工作没有作好,甚至孩子连你的话也不予理会,你的影响就是有限的,你的孩子也缺乏父母的指教和辅导。如果你在前两个阶段的进展很好,这一过渡阶段自然就过渡到下一阶段。

4.友谊期:有一天,你会坐下来,与自己的孩子一起喝杯咖啡,忽然之间你意识到,“我们成了好朋友!”是的,一个新的阶段开始了!这是你子女教育的冠冕!这些年来,你用智慧和爱心管教孩子,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你们在道德上在关系上都达到了心灵的交通。孩子成了你忠心的朋友,而不是一般的熟人!

如果把这四个阶段的顺序倒转过来,在孩子教育的早期阶段,就想达到友谊期,无疑是拔苗助长,结果自明。

孩子正在小花园里掘土,旁边放着几朵桃花,他说:“我要种上,可以长出更多的桃花。”对于子女管教来说,一开始就播种友谊,并不能收获友谊。如果按这四个阶段循序渐进,友谊自然就会到来。

第四大原则先道德价值,后道德行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圣经·创世记》)

道德都是来自后天的培养,不是自然形成的。“伪”就是人为,是来自人的传递。在韩愈著名的师说中,说到老师的职分就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传递到社会技能之中。

我们造就的孩子要有爱心,有礼貌,有信心,顺服,合作,节制,对他人的感受敏感。

子女教育的关键不是教育子女,而是教育父母。所以,要教育好子女,为人父母的首先要知道如何为人父母,如何教育孩子走当行的道。孩子的道德价值来自他早年的社会经历,直接受父母和他的同龄人的影响。父母对孩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必然具有重要的影响:或者是积极的影响,或者是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在目前社会道德价值比较混乱的年代,父母对孩子道德价值的传递更显重要。

全人教育:道德、智力、身体、情感。

1.身体的能力:扶养孩子,为孩子提供饮食衣物住处,使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鼓励孩子开发身体的技能,是父母的责任;

2.智力的能力:激发孩子的智力发展是父母的责任。要教育孩子基本的技能、逻辑和有用的知识;

3.情感的能力:培育孩子的情感,使孩子逐渐有能力对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都有所控制,达到情感的健康,也是父母的责任;

4.道德的能力: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道德价值观,把家庭和社会的健康的道德价值传递给孩子,使孩子自发自觉地根据道德原则行事。

能力和品德同步。仅有身体的能力,智力低下的运动员,也不可能达到卓越;仅有智力的发展,没有道德的原则,可能是高超的窃贼;仅有情感的能力,跟着感觉走,只能是死路一条;仅有道德的能力,缺乏情感,就成了冷冰冰的铁人。四个方面要有平衡的发展。

这四大能力是孩童发展的基石,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关键是哪一个最重要呢?有的人强调智力,以智力为核心来建构孩子的教育。如此安排,往往导致孩子情感和道德的滞后。现代很多人强调感情,道德和学术的发展则在其次;有的人注重身体能力的开发。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道德能力的发展。在孩子早期教育中,道德的教育相对于智力、情感和身体技能的教育来说,是要绝对地优先考虑的。没有道德的教育和训练,其他三者的发展就没有基础和方向。

其实,道德能力是人最大的能力,也是使人和动物区分的能力。如果不具备道德能力,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级动物”,不知道其动物本性何时发作,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么凶残。像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倍尔,他就是一个博士。现代史上,使百万、千万的人被杀死、被饿死的众多的人物,都不是没有知识的无能之辈,但他们所缺乏的是道德的能力。

第五大原则:己所不予,勿施与人

子曰:“参乎!吾道以一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

“无论何事,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圣经·马太福音》)

孔子的弟子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呢?孔子回答说:那不就是“恕”吗?“己所不予,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孔子的另一个学生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第一句话说的是敬,就是尊敬人,专指施政治理方面;第二句话说的是恕,是指普遍的交往;第三句话则是说始终无怨。孔子还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又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礼记·中庸》)这就是孔子的忠恕之道。这是道德的第一诫命。

忠恕之道就是将心比心,以己之心,度人之心,设身处地,想想别人。简单地说,忠恕之道也就是眼里有他人,心里也要为别人着想。这世界并不是我一个人生活在其中,这世界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人,他们和我一样,我生活,也要让别人生活。每个人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这是从消极的角度而言,从积极的角度来说就是:“无论何事,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圣经。马太福音》)这就是道德的黄金法则。社会行为都是相互的。你的行为不仅表明你对他人的意思,也表明你期望他人如何待你!道德的相关性就是孩子的老师。这是所有关系的根基。这一道德伦理的原则就是父母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时的方向和指南。这一道德的诫命是超时代,超文化的诫命。

第六大原则先他人,后自己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道德的核心就是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一切都要回到道德的黄金法则上来。这一道德的诫命在教育孩子建立并维持健康的关系上是至关重要的。

人的自私性就是自我中心,如果我们像今天很多人所教导的那样,继续教导孩子自私自利,就是火上浇油,使自我恶性膨胀,把自己都涨破。

如果你按黄金法则教育孩子,可得以下益处:

1.如果在学龄前或小学初年级时就在孩子生命中牢牢建立这一法则,这一法则

就会成为孩子自信的根基、关系成功的根基;

2.这是情感和治理创造性发展的前提;

3.使孩子最有可能成为幸福、成功、适应性强的成人;

4.为孩子提供了抵挡毒品、酒精、不良习惯和青少年犯罪的盔甲;

5.使孩子在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更有内在的成功的促动力;

6.帮助孩子形成高尚的道德标准,与别人有深层的关系,有更多诚实的朋友;

7.使孩子刚强,站立得稳,不屈服于同龄人压力的影响;

8.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建设性的批评;

9.使孩子与同胞弟兄姐妹、父母和祖父母有更亲近的关系;

10.使孩子受家庭之外的人(如老师、教练、雇主)的欣赏。

你在电视上,在监狱里,常常看到违背这一黄金法则的后果!

第七大原则先道德思维,后道德行为

“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圣经·箴言》)

令人愉快的孩子,共同的特征就是道德上的成熟。

入学考试:考察知识上的准备和道德上的准备。问一个八岁的小女孩问题:“如果你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所有的座位都有人,这时一个老人找座位,你怎么办?”沉思一会说:“要看情况。如果公共汽车上有标记,要求孩子一定要坐在座位上,我就请坐在我旁边的人给老人让位。如果没有标记,我就站起来,让他坐我的位子。无论如何,要尊敬老年人。”这就是道德思维,衡量两个当时似乎矛盾的价值:尊重公共汽车的规定,同时要尊重老人。同时尊重这两个权威,又没有在原则上妥协。

这就是父母对孩子道德态度、道德思维的培养:

1.教导合乎道德的方式,不仅仅是避免错误的方式:只是不……!不……!不……!,一味抑制错误的行为,但孩子并不知道正确的方式是什么。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欺负另一个孩子,母亲总是制止、惩罚;但还是屡教不改,为什么?因为母亲并没有教导正确的方式,没有提供别的选择!限制道德上错误的行为应当与鼓励道德上正确的行为同时进行,这样孩子才能达到道德上的成熟。

2.道德的训练始于父母的心中:道德训练始于父母。有道德的知识不一定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表里一致是父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资信。如果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不去作,就会受到孩子的轻视。道德上的虚伪破坏父母的资信。不管你嘴唇上如何说,孩子的道德水准会效法你的道德行为。刚刚教育完孩子要诚实,有人打电话,孩子接电话,是父母不愿接的电话,父母就告诉孩子说,“说我不在!”

3.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样作:许多孩子知道怎么作是正确的,但却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没有抓住背后的道德原则,遇到新情况,就无法适应。“你到人家吃饭,餐具都已经摆好,饭菜都已经上齐。你什么时候开始吃?”“等大人开始吃以后,我再吃。”“回答正确。为什么呢?”“我妈妈告诉我这样作。”

4.根据情况作出道德判断:比如参加一个宴会,就要教育孩子不要到处跑动,解释清楚原因:会打碎盘子,影响别人上菜。

第八大原则身教重于言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教导孩子三大道德概念:对他人财产的尊重,对老年人的尊重,对同龄人的尊重。

1.对他人财产的尊重:尊重他人非常重要,尊重他人的财产也非常重要。这是对孩子进行道德训练的重要课程。“不要偷窃”,这是最基本的道德诫命,不管文化背景如何,这一道德诫命都是适用的。这首先要从家里教起。有孩子放东西的地方,大人的东西不能动。教导孩子尊重别人的财产,核心不在于尊重财产,而是尊重财产的主人,二是尊重人。每一个财产的背后都有人的劳动。劳动决定价值。劳动赋予人民币意义。比如我让孩子叫我英语,每小时付他五元钱。这样就教育孩子劳动的价值。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让孩子知道尊重他人的财产就是尊重他人的劳动。

2.对年长者的尊重:现在社会普遍不尊重老人,只是容忍。时代再改变,是不是要把老人除掉?因为老人似乎是妨碍生产力的发展,不再能创造劳动价值。永远记住:我们也会老的!

l当一个年轻人和一个年龄大的人同时到达门口的时候,年轻人应当让比你年龄大的人先进去,或者有礼貌地为对方开门,这就是对年龄的尊重。

l教导孩子学会如何在必要的时候,有礼貌地打断大人的谈话,把手放在你的肩膀或胳臂上,静静地等一会,等你认识到他的需要。或者你握握他的手,表示你意识到他的存在。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打断打人的谈话,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l孩子害羞不是对人失敬的合法的理由,一定要教导孩子如何简单地回话。尊敬老人是不能打任何折扣的道德价值。

l称呼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认为随便称呼可以拉近和孩子的关系,其实不然。用尊称称呼大人,是表明他仍然年轻,仍然需要生活的阅历,他仍然需要长辈的帮助。称呼的重要作用就是使孩子尊敬年长者。你与孩子的关系关键在于你是如何地对待孩子,与你让孩子怎么称呼你没有关系。对尊重者的尊重仅仅是态度还不够,还要从称呼上体现出来。

3.对同龄人的尊重:教导孩子关心同龄的小朋友,远比控制孩子的敌意行为更重要。要真正地同情别人的感受。兄弟姊妹的冲突:不要满足于他们互相容忍,要教导他们奉献之爱。一个孩子如何对待他的兄弟姊妹,往往就是他对待以后的配偶和孩子的方式。在我们现在的社会中,独生子女就很在家中难学会与别人,特别是同龄人相处。要教导他们如何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规则。让孩子分担家务,使他们对人的需要敏感。

第九大原则管教深入童心

“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

“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圣经·希伯来书》)

孩子毕竟是孩子。所以,父母就是父母!没有生来就会节制的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管教。管教不是惩罚,而是鼓励孩子稳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培训过程。管教使孩子在正确的轨道上,或者使孩子返回正确的轨道。如果注重孩子道德的培养,心灵的发展,外部行为就不需要很多的纠正。有一句古老的犹太人格言说:“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管教的核心不是惩罚,而是训练。为了使你的孩子学习,作父母的必须教导。正如中国的《三字经》所言:“养不教,父之过。”

管教的核心是“教”,就是教导。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导,孩子并不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如何作正确的事情,就没有所谓的“管教”。

1.要侧重正面的教导:

l不要说这么多话!你需要学会听别人讲话。

l不要张着嘴嚼饭!闭上嘴,嚼饭的时候别出声音。

l不要搞得乱七八糟,让别人给你收拾!要对自己负责任,自己收拾干净!

2.最好是在还没有发生冲突的时候,预先教导:发生冲突时,当时斥责,情绪对抗,不容易接受。要学会在孩子顺服的时候教导。

3.鼓励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一味压制错误的行为:如果是嫉妒,就教他学习满足;如果是忿怒,就教他学习自治。

4.说话算数,令行禁止:在公园里,妈妈喊孩子回来:“小亮,回来,回来,回来,回来,………快回来!我给你买巧克力!快回来!”如果你的命令不想让对方遵守,就不要发出命令!否则,就损害你的权威!使孩子蔑视你!

5.留下五分钟的时间――警告:还没有把床整理好,“五分钟,妈妈回来看!”这样就比大吼大叫好。给孩子留下一定的空间,避免发生直接的冲撞!让孩子有时间在情绪上作好准备,顺服你的指示。

6.要训练孩子对你的每一次指示,都有明确的答复:“好,妈妈!”“是的,妈妈!”不用思考,就把不顺服扔到了一边。

第十大原则管教重在教导,纠正贵在回归

“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智慧子听父亲的教训,亵慢人不听责备。”(《圣经·箴言》)

管教五大法则:管教包括鼓励正确的行为,使孩子继续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纠正错误的行为,就是使孩子从错误的地方回到正确的轨道。如何公平有效地实施对孩子的行为予以纠正,有以下的法则:

1.区分是孩童的无知导致,还是公然叛逆:二者都需要纠正,但需要的方法不一样。前者是缺乏知识。后者是明知故犯。

2.所有的纠正都要增长孩子的学问:所有的纠正都需要解释。如果不知道为什么错了,就不是纠正,而是随便调整行为,或者是看着不顺眼。把每一次纠正,都当作传递知识的机会。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从课本上学来,从客厅里教导的,还要通过行为示范。有时痛苦的经历也成为他们的老师。管教的核心是把道德的价值传递到孩子的心中。

3.罪刑相应:这是法治的重要原则。在实施管教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l考虑孩子的年龄:到底是几年级?

l错误的频度:是初犯还是累犯?

l当时的环境:是首犯还是从犯?

l行为的特征:是恶劣还是较轻?

l平衡的需要:综合考虑,慎重量刑。

4.触犯人或财产都需要口头道歉:口头认错,主动道歉,非常重要,这表明他愿意对其错误行为承担责任。这也是他谦卑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医治受到创伤的关系。

l说对不起,程度较轻,一般是非故意的错误,是因为不知道;

l说抱歉,是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的伤害表示后悔,但行为本身不是故意伤害;

l求别人原谅、饶恕,是对故意犯伤害别人的错误行为表示悔恨,请人原谅。

5.如有经济责任,孩子要帮助赔偿:不管是过失,还是故意,只要给别人造成财产的损失,都要赔偿。这也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这是让后果来教育孩子。过失要赔偿1:1,故意要赔偿2:1,3:1或4:1。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让他作家务活或其他的工作来赔偿。

第十一大原则  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欲速则不达。”(《论语》)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圣经·传道书》)

预防是最好的纠正方式。要不断地评估你容许孩子所作的事,你所给予他的自由,是不是与他的年龄、理解力和能力相符。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时,一定要谨慎,要考虑对你的权威的尊重和满意程度,要考虑他是不是对眼前给予他的自由负责。所给予的自由如果和孩子的自治能力一致,就会带来关系的和谐。和谐就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自由是要逐渐给予的:先是在婴孩的围栏内,再到房间中,院子里,然后是邻居,最后是世界。当孩子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和理智的判断时,他就赢得更大的自由。这样的训练使孩子成为每个人的喜乐,也使孩子自身有信心。

在孩子的生活中,两大过程在同时进行。一是成长,二是学习。成长是指身体的生物性过程,而学习则是指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孩子循序渐进地进入新的领域,并不断拓展,就能增加学习的机会,同时减少纠正的需要。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训练也要循序渐进。父母的责任是引导孩子进入学习的氛围,把知识转化成智慧。父母为孩子所创造的环境不可太大,使孩子迷失,感觉不着边际,也不可太小,使孩子受到局限。掌握这一平衡是父母的责任。这样,学习就可能最大程度地扩展,而纠正的需要则最大程度地减少。

l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不良的睡觉习惯与不良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在24小时的时间内,睡眠不够10小时的孩子,更容易有心里紊乱的可能,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等。10个小时不是在床上的时间,而是真正进入睡眠的时间。

l健康的饮食:不良习惯、性情暴躁,有时是因为营养缺乏导致。

l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不要超过他的年龄和判断力。监狱里充满了自己选择犯罪的少年犯。没有正确的引导,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就会根据他天生的倾向来选择: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第十二大原则 少提醒,多交托

“言语多,显出愚昧。”(《圣经·传道书》)

这一原则的核心就是逐渐把行为的主权转移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承担起责任来。这样,遇到事情的时候,孩子自己就知道该怎样按原则办事。

1.父母拥有所有的行为,直到孩子身体上智力上能自己承担起来。

2.在子女培训中,行为的结果属于父母,直到主权转移给孩子。

母亲再三地威胁孩子,要自己作飞机离开,最后孩子说:“祝你旅途愉快!”因为她说的话不断重复。

如果孩子在学会如何作以后,责任就可以转移给孩子;父母不断地提醒,就把责任重新抓回来。

比如父母帮孩子完成作业,作业应当自己完成;如果孩子没有完成,他就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我们也许没有能力改变世界,但你可以改变一个角落,那就是你的家,你的孩子。

第十三大原则良言如蜂房,鼓励不嫌多

“生死在舌头的权下,喜爱它的,必吃它所结的果子。”(《圣经·箴言》)

鼓励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父母却没有把这一原则应用到自己的孩子的身上,特别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忙于整理照顾,就忘记了对小家伙加以鼓励。“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觉甘甜,使骨得医治。”

l发现孩子值得鼓励的地方;

l不要夸大其词,你的鼓励和赞美必须是真诚的;

l鼓励道德的行为;

l孩子需要不断充电;

l用目标激励孩子,如学习骑自行车;

l用奖励来确证、强调好的行为;不可用奖励来刺激孩子,交换,行贿!“如果你今天到商店里,不乱要东西,不东跑西跑,我就会给你买一块巧克力。但你一定要听话才行。”孩子正确的行为不是因为想作好,而是想得到东西,满足自己的欲望。如果没有物质刺激,孩子就没有动力。贿赂败坏一切德行。在孩子教育中,也要杜绝贪污腐败现象!

1.训诫:首次初犯,教导并予以纠正;

2.警告:再度犯错,教导并严肃提醒;

3.杖打:故意叛逆,教导并深刻管教;

4.隔离:屡教不改,教导并予以隔离。

鼓励和纠正是管教子女的两个方面。二者都需要慈爱、忍耐、智慧地行使。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坚持原则,贯彻一致。这样孩子也会心服口服。

十四大原则 以智取胜,父子双赢

“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圣经·箴言》)

孩子教育是一个权力之战。需要力量的冲突,但切记最重要的是以智取胜。

如果是孩子通过发脾气、欺骗、撒谎、偷窃而赢得这场权力之战,父母与孩子都是失败方,是双亏。只有按道德原则智慧地教育孩子,才能达到双赢。

如果孩子发脾气就能满足他现在的要求,他会继续不断地通过发脾气,来实现他的愿望。如果立即予以制止、纠正、引导,他就会去寻找其他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愿望。

我们每天都有某种需要,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作为父母要鼓励积极的满足愿望的方式,而对消极的则予以调整。

1.哀诉:“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喜欢!”比如整理自己的床铺。这种哀诉,可以得到控制。这并不是深层的情绪问题,只是学习的方法。为什么孩子哀诉?因为这行得通!不断地哀诉,哀求,就会软化妈妈的心。孩子在商店里买东西。贝贝总是哀求妈妈,从来不哀求爸爸。因为他知道在爸爸那里这行不通。方法很简单,教孩子说:“好,妈妈,我不唠叨了!”

2.因叛逆而发脾气:3-7岁的孩子是不会有什么脾气的。然而,如果父母不注意,鼓励这种战术,就会加强孩子对这种战术的应用。如果孩子情绪上不能达到成熟,其他方面永远也不会达到成熟。他如何控制、表达自己的情绪远比控制或表达他自己更重要。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不知道正确的表达方法。忿怒来自失望,要教导孩子学会正确地管理自己的失望。

l注意孩子何时何地发脾气;

l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和他说话;

l用隔离来处理发脾气;

l紧紧抱住他,直到你感觉他的颤抖停下来;

l发出明确的指示,不征求他的意见;

l教导孩子学会等待;

3.因沮丧而发脾气:孩子因为自己不能完成他以为能完成的事,就感到沮丧,因而生气。往往是对自己生气。这时候,父母自然想帮助,但一定要掌握火候。随时乐意提供帮助,但需要孩子正式求助。把合作解决问题的责任,放在孩子自己的身上,这样他就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为孩子提供保持尊严地投降的机会:一定要意识到权力之战的进行。收到生日礼物,让孩子道谢,孩子就是不说话。不要继续求他说,立即向对方道歉:“对不起,贝贝这样反应。我们正在这方面教育他。”然后立即引导孩子到房间,进行反思。不要公开地使孩子感到羞辱,公开挑战,但不要公开对抗。

不诚实:独裁型的家长因为管教太严厉,为了逃避惩罚,孩子可能就有不诚实的行为;疏忽型的家长、放任型的家长,孩子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为了操纵别人实现自己的目的,也会用不诚实的手段来欺骗他人,利用他人。不诚实分三种:

1.撒谎:是不诚实最常见的表现。这种欺骗使家庭互相关心的链条出现破裂。一个环节被削弱,所有的环节都受影响。在处理孩子撒谎的问题时,请考虑:

l孩子的年龄:年龄越大,情况越严重。年龄较大的孩子撒谎可能是严重问题的信号。这表明孩子对父母和周围的人越来越轻视。他对父母都撒谎,对别人又如何呢?惩罚很难见效,要从关系的修补入手。

l考虑孩子的动机:

想引起别人注意;

想控制东西或关系;

想复仇;

想被接纳;

想逃避责任;

想平衡父母的不公平;

因为父母的例子;

想得到什么;

想避免失去什么。

l考虑行为的特征:是临时性的,还是经常性的;是临时起意,还是习惯犯罪;

2.偷窃:要根据偷窃的严重程度予以处理。要考虑偷窃的是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偷窃的。最好的管教方法是让孩子通过劳动赔偿,赔偿比例可以按3:1赔偿。偷窃钱财比较明显,还有比较隐蔽的,比如偷窃时间,偷窃别人的喜乐,偷窃别人的名誉(损害别人的名誉)。

3.欺骗:欺骗就是欺诈的行为。欺骗伤害受骗的人,也伤害他人。孩子很早的时候就学会欺骗,尤其是跟父母学习学得更早更快。

有些父母认为他们的责任就是使自己的孩子快乐,他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智慧的限制和爱心的纠正,会使他们的孩子成为真正快乐的人。他们骄纵孩子,保护孩子,使其随心所欲,担心指出孩子的缺点,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不幸的是这样的方法所培养出来的孩子,总是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脆弱不堪,没有能力与真正的世界打交道。子女教育的目标是装备孩子,使孩子以后能处理成人的生活。而不是打发他们到世界上,期望他们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幸福成功。

只有当孩子觉得父母确实关注他们的行动时,他们才愿意顺从父母的引导。父母的限制和纠正使孩子能真正成为“坚强”的人,坚持原则,过道德的生活。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爱心的限制、持续的纠正,所传达给孩子的信息就是父母真的爱他!

第十五大原则  德主刑辅,自治自立

“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灵魂免下阴间。”(《圣经·箴言》)“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何?所以佐德助治,顺天之度也。”(《白虎通德论·五刑》)

在孩子面对困境之前,父母就要教育好孩子,帮助孩子达到自治;而不是在孩子吃了苦头之后,才教育孩子自治。

阅读是道德教育的伟大工具。晚饭之后,家人一起阅读一本有关道德的故事书籍,使孩子有家庭的感觉。给孩子制定时间表。什么时候作什么事。

管教孩子要有爱心,也要有乐趣。有时孩子需要温柔的鼓励,有时需要严厉的劝诫,有时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在铲除杂草的时候,不要忘记了栽种鲜花,用爱心和智慧的鼓励、赞美来浇灌你小小的花园。你可爱的小小的花朵就会成长、开放、结实、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