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记》第6讲-
无伪的信心与无畏的勇气
-《申命记》1:22-28-
王志勇
祈祷:全能的上帝,我们向你献上感恩和赞美,谢谢你把耶稣基督这慈爱的救主,奇妙的策士赐给我们。主啊,求你开我们的心窍,使我们晓得你所赐给我们的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使我们晓得唯独认识你的子民必刚强行事。求你使我们晓得我们本来都是软弱的器皿,死在过犯罪恶之中,根本不能在你面前行任何善事。但是,如今我们因着你的大爱,在耶稣基督里成了何等人。你的恩典在我们身上不是徒然的,乃是装备我们去行各样的善事。主啊,在这弯曲背谬的时代里,求你赐给我们无伪的信心,求你赐给我们无畏的勇气,用我们的生命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如此祷告祈求,是奉我们救主耶稣基督得胜的名字。阿们!
弟兄姊妹,我们靠着上帝的恩典,继续分享《申命记》的信息。这是先知摩西在新一代以色列人进军迦南之前的教导。《申命记》的信息集中在两个部分,一是回顾上帝救赎与保守的恩典,一是劝勉以色列人当以感恩的心尽自己当尽的本分,也就是遵行上帝的律法,使上帝得荣耀,自己和他人同得益处。圣经始终是以上帝为中心(God centered),人生的首要目的就是荣耀上帝,以他为乐。而圣经也始终是以人为导向(man-oriented),教导我们如何荣耀上帝,如何以他为乐。
在《申命记》中,也向我们指明了属灵争战的原则。以色列人与迦南人的争战,象征或预表我们今日所面对的争战。耶稣基督在世上的教会就是争战的教会,我们基督徒就是基督的精兵,要在十字架的旗帜下为真理而战。在今日教会中所盛传的是以人为本的“爱”和“宽容”,但是,作为基督徒,我们一定要晓得爱固然重要,但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不是爱的福音,乃是悔改的福音。福音固然显明了上帝对选民的大爱和赦罪,但福音也显明了上帝对罪人的忿怒和审判。所以,主耶稣基督在大使命的吩咐中,明确警告:“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范泰尔指出:“在基督和撒旦之间,有一场全球性的争战。所有的人都是这场争战的参与者。他们都是穿着军服;或者是站在上帝一边,或者是反对上帝。因此,有两大彼此对立的势力。但是,那些为真理而争战的人必须唯独以属灵的武器争战。他们抵挡撒旦,目的就是赢得灵魂,是他们归向上帝在基督里的大爱。有些人不喜欢这样的军事术语。但是,如果我们不用这些军事性的术语,怎能保持对圣经的忠诚呢?新派神学和新新派神学宣讲所谓的爱的福音,以至于在真理和谬误之间并不作出根本的区分。难道保罗没有警告我们,要穿戴全副军装,目的就是在抵挡恶者的诡计的时候,能够站立得稳吗?基督指出,他来了不是带来和平,而是带来刀兵,难道这就与他对罪人的爱冲突吗?”
此处摩西继续回忆发生在迦底斯巴尼亚的事。这在《民数记》13至14章中有详细的记载。然而,此处的记载似乎与《民数记》中的记载有不同的地方。“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打发人去窥探我所赐给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们每支派中要打发一个人,都要作首领的”(民13:1)。此处摩西却说,这是在以色列人的要求下所作的。这当然不是圣经记载中互相矛盾之处,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载明已经发生的事情。以色列人要求打发人去刺探迦南地的情况,而上帝也晓得他们的请求,所以就晓谕摩西如此而行。请注意,这本来是帮助他们进入迦南地的,然而,因着以色列人的不信,反倒成了他们的拦阻。在上帝奇妙的护理下,把这件事记载下来,显然不仅仅是为了责备当初的以色列人,更是为了让我们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假如上帝顾恤我们的软弱,赐给我们各样的蒙恩之道,我们就当存感恩的心领受,谦卑顺服,谨慎应用,万万不可反倒成为我们前进的拦阻。
真正的信心必然有真正的勇气。在目前道德崩溃的年代,最缺乏的就是道德勇气。世界要复兴,中国要复兴,必须从基督教会开始。因为基督教会是上帝所拣选的器皿,上帝要藉着教会保守真理,传讲真理,装备圣徒,“使万国得知上帝的道路,万民得知上帝的救恩”(诗67:2)。然而,最最让人感到痛心的是基督教会也受到目前社会中世俗化所引发的道德腐败的酸雨腐蚀。许多传道人如太监一样,根本没有骨气,没有脊梁,打着耶稣基督的旗号对教会外的世人、教会内的罪人,溜须拍马,阿谀逢迎,大讲特讲所谓的爱,却唯独不指明人违背上帝律法所犯的罪,也不宣告上帝的审判。这些“愚顽的先知有祸了!他们随从自己的心意,却一无所见。以色列啊,你的先知好像荒场中的狐狸,没有上去堵破口,也没有为以色列家重修墙垣,使他们当耶和华的日子在阵上站立得住”(结13:3-5)。许多基督徒也不晓得悔改之道,厌烦上帝的律法,只要耶稣基督作主,不要耶稣基督作王,只想藉着信成就自己的私欲,不想藉着顺服的生活荣耀上帝。
弟兄姊妹,为什么基督教会在这个中国不过是一个宗教性的窗口,却没有发挥圣经上所说的“光”、“盐”、“造在山上的城”、“放在台上的灯”的作用(太5:13-16)?为什么已经信主的人不冷不热,很多人生活在罪中,连不信的人也不如?这是因为教会的“不信”!正如当初老一代以色列人一样,今日的中国教会仍然在旷野徘徊,自称是在传福音,自称是在灵修,自称是在为主受苦,是在背主的十字架,然而就是不肯跨过约旦河,进入迦南地,不肯在个人、家庭、教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活出“上帝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假如我们不在个人生活上追求敬虔,假如我们不按圣经的原则建造我们的家庭祭坛,假如我们不按上帝的圣言洁净我们的教会,假如我们不以上帝的律法为标准改造社会,我们就是在放弃我们当尽的本分,我们就是在藐视上帝的恩典,把他的话语践踏在脚下,我们最终的结局就是在旷野徘徊,也必死在旷野之中。
今天,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聪明,也不是更多的教育,也不是更多地分析、调查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最最需要的是直言不讳,放胆传讲,把上帝的真道讲明出来。今日教会的讲坛,需要听到来自上帝的雷声,狮子的怒吼。正像施洗约翰和主耶稣当初传道所首先大声直陈的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3:2;4:17)。“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7-8)。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就职演说”中,最令人难忘、最动人心魄的恐怕莫过于他的发誓:“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世人因为道义感和对自己的信心,尚且发出这样震撼人心的誓言,为什么我们基督徒不能如此发挥先知大无畏的精神,忠心地跟随主呢?因此,今天我们一起从以色列人当初失败的历史学习信心与勇气的功课,唯愿上帝怜悯我们,开我们的眼目,挑旺我们心中的火,使我们晓得“上帝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后1:7),使我们能够刚强壮胆,在与我们自身残余之罪、世上诱惑、撒旦攻击的争战中得胜有余。
一.背景简介
唯独上帝是全知的,而人的知识则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增加信息量。目前的时代被称为信息时代。其实,在任何一个时代,信息都是重要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中国古代战略家孙子的名言。因此,以色列人确实需要打发探子到迦南地刺探军情,收集信息。他们打发探子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后来当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军迦南的时候,也曾经差派两个探子去窥探迦南地和耶利哥城(书2:1)。
探子的任务就是深入敌后,探明军情,回来做出精确的报告。但他们必须明白他们是上帝的代表,是上帝的探子,他们必须站在上帝一方说话。摩西在这段经文中指出,老一代以色列人违背了上帝吩咐他们立即攻占迦南的进军令。上帝发出了进军令,他们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拒绝上帝的吩咐,而是提出一个建议,要派出探子收集情报,探明哪是进军迦南的最佳路线。摩西也赞同以色列人的这一要求,他们就从十二个支派中挑选了十二个精明强干的领袖人物作为“特种兵”,组成“敌后侦察队”。
本来这是战前的战术,不幸的是后来演变成了后退的第一步。以色列人不想对迦南地的居民发起挑战,但是他们的领袖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承认他们心里所想的。他们所采取的策略是消极性的“不面对”(non-confrontation)。上帝对老一代以色列人的制裁就是剥夺他们的产业,使他们不得进入迦南地,而约书亚和迦勒则因为他们对上帝的忠心而得以进入(申 1:36, 38)。上帝让以色列人夺取迦南人的产业,对迦南人的惩罚就是对以色列人的奖赏。得胜者所赢得的就是失败者所丧失的。战争就是如此,丝毫马虎不得。弟兄姊妹,在我们所面对的属灵争战中,是没有“双赢”一说的。我们或者是站在基督一边,与他一同受苦,也一同得胜;或者是站在撒旦一边,与他一同犯罪,一同垂死挣扎,死不悔改,也一同下地狱。在争战的结果上,或者是迦南人被剥夺产业,或者是以色列人被剥夺产业,二者不可共存。假如以色列人都采取这种“不面对”的策略,长此以往,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就会落空。但是,上帝的话语注定是要成就的,假如我们不愿意为上帝争战,上帝就会兴起新人来,而我们悖逆的结果只能是死在旷野之中。弟兄姊妹,这段经文为我们提供了严肃的教训,假如我们不以感恩的心遵行上帝的吩咐,不敢面对我们的仇敌,不愿面对我们的问题,我们也会像老一代以色列人一样倒毙在旷野,而上帝的恩典则使我们的悖逆显得更加刚硬和愚蠢。
二.经文简释
摩西在回顾以色列人这段失败的历史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重复,他所使用的也是春秋笔法,对那些忠信之士予以表彰凸现,而对那些乱臣贼子往往是一笔带过,或避而不谈。因此,在这段简短的经文中,摩西简略地概括了《民数记》13章整整一章的内容。
22你们都就近我来说,我们要先打发人去,为我们窥探那地,将我们上去该走何道,必进何城,都回报我们。23这话我以为美,就从你们中间选了十二个人,每支派一人。
此处摩西回忆往事,提醒以色列人,当初他们之所以差派探子,是因为他们自己首先提出这样的建议。以色列人提出的要求堂皇冠冕,本身并没有不适当的地方。摩西也不晓得他们心中所想的是什么,不晓得他们到底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建议,就赞同他们的主张。然而,上帝晓得人心肺腑,他就吩咐摩西可以这样行。上帝已经吩咐他们“进去得这地”(申1:8),摩西已经提醒他们“上去得那地为业”(申1:21)。但是,他们认为有了上帝的话还不够,他们高看自己的计谋高过上帝的智慧,有了上帝所赐的阳光,他们仍然执意点燃自己的蜡烛。仿佛有耶和华在他们前面行还远远不够(申1:30),他们必须自己派人行在前面才觉得心里踏实。
24于是,他们起身上山地去,到以实各谷,窥探那地。25他们手里拿着那地的果子下来,到我们那里,回报说,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所赐给我们的是美地。
摩西在此重复以色列所派出的探子的报告。上帝所应许的祝福是确确实实的,即使从那些不信的人看来,迦南地也确实是美地(a good land),虽然他们并不把迦南地视为上帝所赐的圣地(the holy land)。他们从以实各谷所取来的有葡萄、石榴和无花果(民13:23)。他们见证说:“我们到了你所打发我们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与蜜之地,这就是那地的果子”(民13:27)。既然迦南地确实如上帝所应许的那样,以色列人就当前行,靠着上帝的恩典战胜各样的拦阻,得着那地。
26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命令,27在帐棚内发怨言说,耶和华因为恨我们,所以将我们从埃及地领出来,要交在亚摩利人手中,除灭我们。28我们上哪里去呢?我们的弟兄使我们的心消化,说那地的民比我们又大又高,城邑又广大又坚固,高得顶天,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的人。
那些报恶信的探子说完那地是美地之后,话锋一转:“然而,住那地的民强壮,城邑也坚固宽大,并且我们在那里看见了亚衲族的人。亚摩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亚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边,并约旦河旁”(民13:28-29)。此处的“然而”大有文章。在我们基督徒的生活中,很多人也常常如此。虽然明明晓得上帝的应许和诫命,知道当怎样行,但是一个“然而”就转向了世界,被世界的压力吓倒、征服,宁肯顺服世上的风俗,不肯顺服上帝明确启示的旨意。“基督徒应当聚会,然而我的工作太忙碌。”“基督徒不当与不信的人同负一轭,然而现在信主的人太少了。”“基督徒应当按照主的教训教育孩子,然而现在我们的条件不成熟。”悖逆的心总是能够找出各样的理由,千方百计地为自己的悖逆之罪找借口,放着主所指引的光明大道不走,去走自己以为方便的小路。“有一条路人以为正,至终成为死亡之路”(箴14:12)。
不仅如此,以色列人开始咒诅上帝,亵渎他的圣名,说上帝恨他们。当人内心开始违背上帝的吩咐时,他们就要试图把自己的不顺服合理化,他们就开始指责上帝,把一切过犯都推在他的身上。他们就像福音书中主耶稣所说的猪一样,不仅践踏了珍珠,还转过身来咬人(太7:6)。当人背离上帝的吩咐时,紧接着出现的问题就是:“我们上哪里去呢?”“怎么办?”“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何去何从?”若是不听从上帝的吩咐,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方向、目标和意义。他们并没有因为离弃上帝,不听从他的吩咐,就过一个更轻松的生活。相反,如今他们更是充满恐慌,无所适从。负主的轭,背主的十字架,并不是没有丝毫的困难和痛苦,但主的轭是轻省的,上帝的律法也不是难守的,而且主与我们同在,我们最终的结局就是得胜、得荣。法老的铁轭,我们自己的罪所带来的十字架,则是无情的、沉重的,要由我们自己背负,我们的精力就耗费在盲目的探索,苦苦的挣扎之中,而最终的结局则是沉沦。我们切切不可厌烦主纯正的真道,不可厌烦他圣洁的诫命。“我的百姓啊,我向你作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弥6:3)。
三.经验教训
合乎圣经的信心并不是盲目信奉的盲信,不是自以为是的妄信,不是超出正道的狂信,也不是心成则灵的迷信。合乎圣经的敬虔是智慧的敬虔,合乎圣经的信心也是智慧的信心。真正认识上帝的人也必刚强行事(但11:32)。在我们每日藉着信心与主同行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面对各样的软弱和挣扎,唯愿我们时时牢记上帝的恩典,时时“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12:2),“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来12:12),最重要的是恳求上帝,“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弗3:16),使我们不断力上加力,奔走前面的路程。
1.信心、战略与战术
信心并不是盲目的,作为基督的精兵,我们必须对战略与战术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坚持正确的战略方向,不断调整战术,在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胜有余。“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如同金环戴在猪鼻上”(箴11:22)。“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何4:6)。在这场信心的争战中,我们的仇敌非常强大,但是让我们时时牢记、抓住上帝的应许-“基督常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他是我们奇妙的策士,更是我们救恩的元帅,“他已得胜”(启5:5),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经赐给他了(太28:18)他“拿着阴间和死亡的钥匙”(启1:18)。“他们与羔羊争战,羔羊必胜过他们,因为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同着羔羊的,就是蒙召、被选、有忠心的,也必得胜”(启17:14)。
(1)明确战略定位
领导人的责任首先是战略定位。军事战略都集中在非常有限的目标上:或者是争取得胜,或者是两军对峙,但绝不是失败。上帝的战略就是征服迦南。战略就是关乎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而战术则是解决局部问题的原则和方法。这一策略已经宣告了三次,第一次是向亚伯拉罕宣告的,并明确地告诉亚伯拉罕,到了第四代,他们必要征服迦南(创15:16)。其余的两次是向摩西宣告的――一是在摩西埃及地蒙召的一开始(出3:8),二是在迦底斯巴尼亚的时候(申1:21)。
在战略定位的过程中,领导人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一是从自己的合法性界定,一是从自己的适宜性界定。前者是指领导人权力的来源是否合法,后者是指领导人是否具有当有的能力。不具备合法性,那就是篡权越位,从根本上违背了权威次序的原则。虽具备合法性,但却不具备适宜性,昏庸无能,也往往是害人害己。
摩西的父亲是暗兰,暗兰的父亲是歌辖,而歌辖的父亲是利未,所以摩西和亚伦都是第三代人。约书亚的父亲是嫩,嫩的父亲是以利沙玛,以利沙玛的父亲是亚米忽,亚米忽的父亲是以法莲,他属于第四代人。征服迦南是以色列人的使命,然而问题在于是哪一代人肩负起征服的责任来呢?
老一代以色列人悖逆上帝征服迦南的战略,他们所引证的理由并不是亚伯拉罕之约中所说的-自己是第四代人,并不是第三代人。他们所提出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迦南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民13:32),并不值得费力去用军事征服;其次,他们本身也没有能力征服迦南地:“我们在那里所看见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们在那里看见亚衲族人,就是伟人,他们是伟人的后裔。据我们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样,据他们看我们也是如此”(民 13:32-33)。以色列人的族长们本来可以找摩西说:“告诉上帝我们不能带领这场争战。上帝曾经告诉我们的先祖亚伯拉罕说,第四代将征服迦南地。我们并不是上帝制定的第四代。我们尊重上帝的预言,我们不会超过上帝的预言而行,但我们也不想退后。我们愿意把带领军队的权柄移交到我们长大的儿子们,让约书亚来带领他们。”假如他们确实是按上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行事,他们就会显明自身对上帝话语的忠心。然而,他们是倒打一耙,反倒千方百计地挫败上帝的话,硬说那地不值得征服。这就是他们的悖逆之处。
(2)明确战术实施
上帝的战略就是征服迦南。至于这一征服的具体细节则是交给了摩西和以色列的首领们。上帝也没有告诉他们哪是进军迦南的最佳路线。这些战术性的工作,上帝交给他们自己去作。上帝也向摩西宣告进军迦南的时间到了,但他把战略施行出来的具体责任交给了摩西和以色列的首领们。摩西接受以色列人的建议,差派探子去打探军情,这本来是战术上的事。然而,老一代以色列人心里所想的并不是战略的实施,而是战略上的扭转。他们不想进攻迦南,打发探子不过是他们的缓兵之计。
(3)决策与智谋
领导人的主要责任就是提出总体的战略,由委员会予以批准。委员会在设计战略的时候往往是没有什么果效的。委员会的劳动分工可以用于咨询,但绝不适合创新。《箴言》强调:“无智谋,民就败落;谋事多,人便安居”(箴11:13);“不先商议,所谋无效;谋士众多,所谋乃成”(箴15:22);“你去打仗,要凭智谋;谋事众多,所谋乃成”(箴24:6)。谋士越多,修改战略的可能性就越小。团体越大,就越不容易达成一致的意见。一个精明的统治者晓得,一小群谋士给他造成的威胁远比一大群谋士要多。因为一大群人是不容易同心合意地集中在一起反对他的。圣经上建议当有众多的谋士(a multitude of counsellors),但圣经上从来没有建议有众多的决策者(a multitude of strategists)。这种体系的目的在于增加决策者的智慧,同时增强他的权威。对于军事组织而言,必须有这种集思广益,同时集中决策的体系。对于经济组织而言也是如此。在现代企业中也有股东授权代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CEO,由他制定公司营销策略。谋士对于总司令的策略可以提出反对意见,提出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使总司令能够更加清楚地计算他的战略所要花费的代价。但是,谋士本身是不能设计战略的。主耶稣也曾经用军事战略这一比喻来描述各人的决策:“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么?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路14:28-32)。
委员会可以对计划进行表决,但他们很少能够制定计划。各个成员的声音很难统一起来。所以,委员会无法制定出成功的策略所需要的统一的规划。原因很简单,委员会的成员不愿意为其他成员所创制的策略承担最终的责任。而责任制的原则就是:谁承担责任,谁最终决策;反之亦然,谁最终决策,谁承担责任。委员会可以投票否决一个战略,他们也可以选举新人设计新的战略,但他们不能修改所提交的战略。以色列的探子们试图否决上帝已经宣告的战略,但他们并没有提出众人都赞同的选择。上帝既然已经宣布了总体的战略和进攻的时间,不管是以色列的首领们,还是探子们,试图否定上帝的策略就是叛逆。
上帝并没有让以色列人接受或拒绝他的战略,他让他们所作的只是收集情报,使摩西能够制定战术,实施上帝所定的战略。以色列的“中央情报局”,也就是他们所派出的探子们,他们所提交的报告与上帝吩咐他们的恰恰相反。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在众人面前捍卫上帝的战略,也就是可以立即进攻迦南地-“耶和华若喜悦我们,就必将我们领进那地,把地赐给我们,那地愿是流奶与蜜之地”(民14:8)。因为约书亚不畏公众舆论的压力,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在已经群情激奋的众人面前捍卫上帝的战略,他被上帝指定为摩西的继承人,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伺候你、嫩的儿子约书亚,他必得进入那地,你要勉励他,因为他要使以色列人承受那地为业”(申1:38)。本来,若是以色列人真的敬畏上帝,甘心乐意地顺从第四代人领袖约书亚的带领,他们就不需要在旷野漂流38年了!这些报恶信的探子所迎合的是当时大多数以色列人的心态,他们所害怕的是迦南人,他们不愿意争战,所以,这些探子所报的恶信与他们一拍即合,他们宁肯接受他们的报告,却不接受约书亚和迦勒的忠言,更是把上帝的吩咐置之度外。但是上帝毕竟是上帝,人不过是人。这些报恶信的探子并没有否决上帝的战略,上帝把他们否决了。“这些报恶信的人都遭瘟疫,死在耶和华的面前”(民14:37)。而当时的那一代以色列人也都受到上帝的审判:“他们断不得看见我向他们的祖宗所起誓应许之地。凡藐视我的,一个也不得看见”(民14:23)。
(4)主权性权威与战略性权威
主权性权威是指最终的权力本原和归属,而战略性权威则是主权性权威的具体应用。主权性权威在战略性权威之上,后者的权威性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来自后者的授权。在上帝与人的关系中,上帝所享有的是主权性权威,作为上帝所使用的工具,人所享有的则是战略性权威。在人民与统治者的关系中,人民所享有的是主权性权威,而统治者所享有的则是战略性权威。中国人有句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在外争战的将军所享有的权威就是战略性权威,而向他发布命令的元帅所享有的则是主权性权威。当然,这些都是范泰尔所说的“有限概念”,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明确的意义。
决策者所代表的是人民,而人民的主权则在决策者个人之上。人民有权利推翻他们在经济或政治上的代表。而且,他们也当为他们所选举的代表的行为承担责任。在圣经律法中,军事决策的权威要放在一个人的手中。那样,人民就能够清楚地看到是谁在制定计划,假如是一个委员会制定决策,就不是那么清晰了。委员会的委员们总是躲避在主权的民众的背后,有好处他们就争夺,而面临谁承担责任的时候,他们就互相推委。而且,民众要监督一个委员会的运作也是非常困难的。不管是在政治事务、经济事务,还是军事事务中,“中央集权”(central planning)的模式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是要有民众的监督,而民众的监督则是通过选举来实施的。因此,没有选举,所导致的就是无法清理的腐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健康的选举制度乃是民众行使主权,不断清除政权中腐败成分的良药。在市场经济中,主权就在于全体消费者,他们通过购买或不购买,影响公司的经营决策。在政治生活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有权利为国家的公正和兴盛而出谋划策。所以,所有的公民都是国家的谋士。在公民社会中,主权在于全体公民,公民通过运用他的选票,影响国家的领导构成。在一个不自由、封闭性的社会中,公民和消费者没有任何权利可言,当然他们的智慧和责任也无法发挥。最终所导致的就是国家的腐败和社会财富的减少,财富和权力越来越集中在一少部分人的手中。当198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苏联召开的时候,苏联人一看那些西方来参加奥运会的中产阶级,要比他们中间的权贵过着更富裕、更自由的生活,他们开始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全面崩溃。1989年时,世界上许多大学水平的经济学教材还在断言:“苏维埃的经济发展表明,与许多在初期阶段持怀疑态度的人所相信的恰恰相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能够运行,并且能够兴盛。”但是,两年之内,苏维埃共和国从经济的崩溃到政治的崩溃,很快就不复存在了,1991年8月份苏联解体。
因此,上帝就是以色列的战略家,主耶稣基督也是“奇妙策士”。摩西是上帝的代言人,也是上帝兴起的以色列的带领人。当那些探子试图用他们的战略来代替上帝的战略时,他们就沦落为背叛上帝的人。他们试图篡夺本来不属于他们的权柄。他们本来应当忠实地收集信息,为成就上帝的战略提供有用的情报,但他们却想取而代之。上帝的审判临到每个报恶信的探子身上,也临到赞同他们的恶信的老一代以色列人。那十个探子立即死掉了,当初赞同他们的那一代人也一个一个地死掉了。修改战略并不是一个委员会能够完成的工作。聪明的战略家固然要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发挥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但是真正的战略和异象并不是由委员会提供的。从个人的角度而言,组成委员会的人并不会为战略最终的结果负责。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个人,不管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组织,当由一个人来承担最终的责任。一艘船不能由两个将军来指挥,一支作战部队也不能由两个统帅来掌管。战略性权威(strategic authority)的集中是不可避免的。委员会能够实施战略,却无法设计战略。在军事征服中,等级制是有形的,也是合法的。在自由社会中,智慧的统治者总是寻求那些能反应民众和消费者意见的谋士的建议,而民众和消费者则是通过选票和金钱来施行控制,并对代表他们的权威进行制裁。所以,民意测验和市场调查是非常重要的。在不自由、封闭性的社会中,统治者高高在上,独断专行,剥夺了民众对他们进行制裁的权力。这样的社会总是受到上帝的审判。他使那些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人,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因为民众或是消极地拒绝配合,或是积极地弄虚作假,各种形式的“浮夸风”使决策者难免飘飘然,以为自己已经取得了亘古未有的成就,实际上他们正生活在民怨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口上,但他们往往沉溺在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员为他们所编制的梦想中不能自拔,因此,在极权整体中,统治者往往也是受害者。正如在苏联曾经盛行的一句话所代表的那样:“国家假装要付我们工资,而我们则假装工作。”最终所导致的就是互相欺骗,当这些骗局无法遮掩的时候,社会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任凭摩西再现,也是回天乏术,最终一同沉沦,倒毙旷野。
2.信心、真理与人数
现代社会所注重的是统计数字,现代教会也往往以人数的多寡来判断一个教会的状况。人们所相信的是人多势众。然而,历史一再证明,真理往往并不是与人数挂钩的。因此,我们的信心绝不能建立在人数的基础上,要唯独以上帝所启示的真理为我们最高的标准和尺度。在西方,主后三百二十二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承认基督教,那时,加入教会有很多的好处,成为基督徒是一件非常光荣、时髦的事。所以,就有许多人并没有真正悔改之心的人加入教会,成为挂名的基督徒。在今日中国,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很多年轻人也把信耶稣当作新的时髦。大部分人到教会中来,只是求平安,根本没有想过从圣经中学习有关上帝的事,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上帝的荣耀才是整个教会崇拜的中心。
(1)真理往往不掌握在多数人的手中
当初摩西派出十二个探子,但是其中有十个是报恶信的。摩西在此处的记载中对他们几乎一字未提,仿佛他们根本就不存在过一样。当初老一代以色列认定所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我们似乎听从大多数人的建议,对于约书亚和迦勒两人的建议则是置之不理。在今日中国教会各种异端层出不穷,大多数人不辨是非,趋之若鹜的年代,我们更需要慎思明辨,牢牢地把我们的信心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不可在信仰的问题上随波逐流。加尔文当初针对教会的情况,警告会众说:“若是根据世人的风俗调整自己,就必定离弃上帝,弃绝各样的恩惠。”我们一定要学会跟从那些能够带领我们走正路的人,尽管他们为数不多。在真理的问题上切不可看热闹,随大流,见风使舵。宁可看起来人单势孤,跟随约书亚和迦勒进入迦南地,不要听从那十个探子的话,倒毙在旷野。要始终牢记,倘若我们是站在上帝一边,哪怕我们孤军奋战,我们也是大多数!因为有千千万万的天使天军与我们一同争战。
(2)越是纯正的东西,往往不站多数
我们中国人有句格言,“阳春白雪,合者盖寡。”在真理的问题上,往往是这样。挪亚当初传义道,定了当时整个世界的罪。然而,挪亚一家八口人得救了。但是,当时他们面对全世界的冷嘲热讽。我们今天也是如此,不管有多少人诋毁这律法与福音平衡的要道,不管世上有多少人说圣经过时了,上帝的律法过时了,让我们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上帝的圣言,牢牢地持守真道,“守上帝诫命,为耶稣作见证”(启12:17)。
即使有一个人带领我们脱离今日社会和教会中到处充斥的谬误和迷信,让我们也当尊重这样的人,不要理会其余成千上万的人。这段经文不仅仅是摩西写的,更是在圣灵的默感下,上帝藉着摩西的手所传递给我们的信息。那十个报恶信的探子,被魔鬼使用,阴谋怂恿以色列人回埃及。这些人都遭瘟疫死了。上帝是轻慢不得的!在今日教会中,很多人所崇尚的是人的爱,并不晓得上帝的圣洁之爱、忌邪之爱。若是在今日教会中,我们遇到这样报恶信的探子,狂犬吠日,亵渎上帝,混乱真道,我们的反应是什么呢?恐怕大多数人的反应仍然是跟随他们,或者明明知道他们错了,仍然姑息迁就,认为这就是“爱”,而且最重要的就是“爱”。可惜这种爱暗嫩对他玛的“爱”(撒下13),既不合乎上帝的诫命,也绝不会有好的结局。今日教会中传道人很少像使徒保罗一样:“我为你们起的愤恨,原是上帝那样的愤恨”(林后11:2)。
(3)是听从人的吩咐,还是听从耶和华的命令
在圣灵的默示下,摩西直接直陈老一代以色列人的悖逆,说:“你们却不肯上去,竟违背了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命令”(申1:26)。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妄图使自己的罪合理化,但是先知摩西并没有为罪人涂脂抹粉,而是直接掀开以色列人的老底!很多人都声称要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然而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肆行自己的私欲。分辨的关键就是他们是否听从耶和华的命令。信心也是如此,相信并接受上帝的应许是容易的,连罪人也想牢牢地抓住上帝的应许不放。但关键是是否听从耶和华的命令,是否按上帝明确吩咐的旨意去行,这就是真信心的试金石,是真假信心的分水岭。以色列人宁肯相信十个探子的话,而不肯顺服上帝的命令。当初主耶稣道成肉身在巴勒斯坦侍奉时,那些假冒伪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所犯的也是这样的错误。主耶稣基督面对那些从耶路撒冷而来,指责他“犯古人的遗传”的文士和法利赛人,说:“你们为什么因着你们的遗传,犯上帝的诫命呢?神说,当孝敬父母。又说,咒骂父母的,必治死他。你们倒说,无论何人对父母说,我所当奉给你的,已经作了供献。他就可以不孝敬父母。这就是你们藉着遗传,废了上帝的诫命。假冒为善的人哪,以赛亚指着你们说的预言,是不错的。他说,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太15:3-9)。
加尔文在其所处的时代,曾经就此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如今整个世界都行了可憎恶的罪!那些教皇派人士可以说,他们的目的是要顺服上帝:他们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以身殉道,然而在这种愚蠢的崇拜中,他们到底能成就什么呢?他们所肆行的各样偶像崇拜,都是以侍奉上帝的名而行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我们有上帝所赐的圣经,上帝已经在圣经中向我们显明了他的旨意,而且他要人以他的话语为标准侍奉他。教皇派人士不当按着自己的习好服事上帝,他们应当伏在上帝为我们所设立的限制下,安静地负他的轭。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他们按着自己的想象侍奉上帝,我们在他们中间所见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令人困惑的大杂烩,这表明他们并没有顺服上帝的诫命,他们对此置若罔闻。”上帝藉着摩西是这样教训我们的,上帝藉着众先知也是这样教训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也是这样提醒我们的,使徒们也是如此教训我们的,唯愿我们今日听上帝的话,不可硬着心,向当初的以色列人一样,我们就必进入他为我们设定的安息(诗95:7-11)。
四.实际应用
这段经文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深刻、宝贵的教训。做一个基督徒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信靠耶稣基督的救赎之工,是内心得平安的唯一方法。我们不仅在称义上需要信心,在成圣的过程中也需要信心。从一个人成为基督徒起,他的生活即是一个战斗的生活。从他与上帝和好开始,与撒旦、肉体和世界的争战就永无休止了。最重要的教训可归结在信心和勇气两个方面。人总是有信心,关键是这信心从何而来,到底是对谁有信心,这信心用于作什么。信心绝不是徒然的,必然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况。真正的信心必然伴随有真正的勇气,而真正的勇气则是捍卫真道、践行真道所必须具有的。因此,我在信心和勇气这两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具体的应用,唯愿上帝怜悯我们,光照我们,使我们刚强壮胆,作基督的精兵,信心的勇士,在真理上作大丈夫,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
1.信心
在当今教会中,很多人谈爱心。爱心固然重要,但圣经上并没有说“因爱称义”,而是“因信称义”(罗5:1)。“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悦”(来11:6)。什么是真正的信心?加尔文界定说:“信心就是对上帝慈爱的确实的认识,这认识是以基督那白白应许的真实为根据,是由圣灵向我们的心意显明,并由圣灵在我们的心中打上印记”(加尔文《基督教要义》3·2·7)。既然信心如此重要,所以,魔鬼撒旦总是搅扰这“因信称义”的基本真道,用各种假冒伪劣,华而不实的东西来取代真信心。所以,我们务必要明白何谓真正的信心。
(1)信心的来源
真正的信心是来自上帝的恩赐,是圣灵在人心中生成的美德。因此,千万不可把信心与自信混在一起。当上帝怜悯我们。在我们心中生成信心的时候,我们就会晓得自己的污秽和不配,我们就会以感恩的心遵行上帝的话,“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上帝同行”(弥6:8)。假如我们犯了罪,我们就当恐惧战惊,绝不要指责上帝,或与上帝强嘴,或大发怨言,以为自己有理,以为自己的义胜于上帝的义(伯35:2)。
(2)信心的内容
真正的信心并不是一个街上放置的垃圾桶,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什么东西,都可以随便往里面装。信心是神圣的,不仅因为其来源是神圣的,更因为其内容是神圣。
信心的对象是上帝。基督作为完全的上帝与完全的人,他是我们信心的中保,我们藉着他来到上帝的面前-“我们因着他而信上帝”(彼前1:21)。我们所信的基督虽然有人性,但我们所信的并不是他的人性,乃是他的神性。“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阿,救我。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太14:24-31)。只要彼得的眼睛是在仰望耶稣,他就能够藉着信心在水面上行走。但是,当他的眼睛偏离耶稣,盯住四围的风浪的时候,他就开始下沉。基督徒的成圣过程也是如此,我们得救是靠上帝的恩典,我们的成圣也是靠上帝的恩典。我们必须始终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主耶稣基督,假如我们只是看周围的环境,我们就会下沉,我们就会像老一代以色列人一样,所见到的只是又高又大的迦南人。
信心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上帝的认识,还在于对上帝真道的顺服。所以,保罗在谈及信心时说:“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obedience to the faith,罗1:5),“我以你们的信心为贡献的祭物”(the sacrifice and service of your faith,腓2:17)。因此,加尔文指出:“信心不仅包括对上帝的认识,更主要的是晓得他对我们的旨意。我们所应关注的不当是明白他到底是谁,而是应当明白他对我们的旨意是什么。因此,信心就是对上帝对我们的旨意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从上帝的圣言中得来的。信心的根基就在于预先对上帝之信实的确信。对于上帝圣言的确定性,若是心存疑惑,摇摆不定,上帝圣言的权威性就是脆弱的、可疑的,甚至根本丧失。仅仅相信上帝既不撒谎,也不欺骗,是诚实可信的还不够(罗3:3),我们还当毫不怀疑地确信,凡出自上帝的圣言,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加尔文《基督教要义》3·2·6)。信上帝包括信上帝在圣经中所启示的一切话。很多人读圣经的时候就像逛超级市场一样,自己作主,自以为是,挑挑拣拣。假如我们是抱着这样的心态读圣经,就可以说,我们的心并没有受圣灵的割礼,并没有谦卑在上帝的圣言之下。
(3)信心的目的
真正的信心必有明确的目的。信心的目的绝不是个人的得救,乃是使我们藉着圣洁的生活荣耀上帝,并在圣洁的生活中享受救恩之乐。“上帝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上帝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4:4,7)。上帝的工作从来都不是随意的、偶然的,而是按他的美意,按他的计划进行的。上帝赐给我们信心,就是让我们成为基督的精兵,我们要时刻准备投入战斗,天天向罪而死,向义而活。这是一场“圣战”,是与罪的争战,所以我们一定要效法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不要容罪在你们必死的身上作王,使你们顺从身子的私欲。也不要将你们的肢体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身体献给上帝,并将身体作义的器具献给上帝”(罗6:12-13)。
2.勇气
勇敢是一种美德,是指我们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敢于为真理负上任何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勇气则是发自这种美德的力量。没用勇气,我们在面对仇敌逼迫的时候,就会未战先败,不攻自破。没有勇气,在我们的天路历程上,一遭遇危险,就会使我们遛之乎也,半途而废。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更需要合乎圣经的英雄主义。“我们有这宝贝放在瓦器里,要显明这莫大的能力,是出于上帝,不是出于我们。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使耶稣的生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4:7-10)。
(1)真正的勇气不在乎自己如何
作为基督徒,我们既要晓得我们自身的软弱,否则我们所倚靠的就是自身属血气的力量。同时,又要倚靠圣灵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这是基督徒刚强壮胆的秘诀。所以,加尔文在其讲道中反复指出:“当我们晓得自身的软弱时,就当学会寻找补救的办法,因为上帝已经应许我们,他要赐给我们大能的圣灵,作为我们力量的根基。因此,我们不要怀疑自身,认为不能胜过我们所有的仇敌,胜过临到我们身上的各样攻击。”所以,合乎圣经的英雄主义绝不是个人英雄主义。合乎圣经的英雄主义晓得自身的软弱。
(2)真正的勇气不在乎眼前环境
真正的勇气并不是因为人多势众而勇气大增。真正的勇气来自对上帝的信靠,“上帝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我们的力量,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所以地虽改变,山虽摇动到海心,其中的水虽砰訇翻腾,山虽以海涨而战抖,我们也不害怕”(诗46:1-3)。先知以利亚曾经一个人面对邪恶的国王亚哈、一言不答的百姓和巴力的四百五十个先知(王上18)。被誉为“正统信仰之父”的亚他那修,坚持尼西亚信经的正确立场,曾经五次被放逐到埃及沙漠之中,留下“亚他那修面对整个世界”的壮境。因此,合乎圣经的英雄主义,绝不是振臂一呼,响者云集的英雄主义。合乎圣经的英雄主义必须面对各样的孤独。
(3)真正的勇气不在乎成功失败
真正的勇气所信靠的是上帝,并不在乎自身的安危和一时的成功。约伯因着信,在家破人亡的处境中勇敢地说:“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伯1:21)。但以理的三个朋友沙得拉、米煞、亚伯能歌因着信,在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尼布迦尼撒面前,勇敢地说:“尼布迦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上帝,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绝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3:16-18)。正是因着信,彼得和约翰面对仇敌的逼迫,勇敢地说:“听从你们,不听从上帝,这在上帝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4:19)。因此,合乎圣经的英雄主义并不是为了建功立业,乃是唯独对上帝忠诚
3.信心与勇气的关系
无伪的信心,必然有无畏的勇气;无伪的信心,也需要有无畏的勇气来见证。信心没有勇气,就是冒烟的蜡烛,不能发出光来。勇气脱离无伪的信心,离开上帝之道的规范,就是盲勇、愚勇,则是从无底坑冒出来的青烟,最终是害人害己,不得善终。
(1)信心是勇气的根基
弟兄姊妹,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最需要的就是无伪的信心,就是得救的信心和确信。不仅是头脑的相信,更是心灵的相信,生命的亲证。“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的儿女”(罗8:15)。只有在内心得到这样的印证之后,我们才能出于信心地说:“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上帝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8:17)。使基督徒与众不同的并不是一般的信心,更不是那种反复摇摆的信心,而是对上帝、对真理的确信。使徒保罗说:“为这缘故,我也受这些苦难,然而我不以为耻。因为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
我们真的愿意为主舍命吗?我们真的愿意为真理受苦吗?我们真的爱慕真理吗?我们必须有“爱真理的心”(帖后2:10)。加尔文神学的精髓,清教徒福音侍奉的核心,基督教的生命就在于这种对真理的确信和爱慕。所以,主耶稣在残暴的彼拉多面前作见证:“我为此而生,也为此而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约18:37)。世人为了暂时的理想,还能够唱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晗,还有后来人”的壮歌,我们为什么不能因着信心吟唱上帝仆人摩西和羔羊的歌呢?“主上帝,全能者啊,你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之王啊,你的道途义哉,诚哉!主啊,谁敢不敬畏你,不将荣耀归与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的,万民都要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义的作为已经显出来了”(启15:3-4)。能够这样歌唱的人有福了!
假如我们真的晓得,圣父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圣子上帝已经为我们道成肉身,并且舍了生命,又从死里复活,升上高天,在父的右边掌管万有;同时,圣父与圣子又赐下大能的圣灵来与我们同在,“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罗8:31)。同时,“我们既有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来12:1)。这些信心的伟人们,都是信心的勇士。我们岂不也当效法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效法历代圣徒的脚踪,成为信心的勇士,基督的精兵吗?我们既然蒙受了这样大的恩典,难道我们还会唯唯诺诺,胆小如鼠吗?加尔文指出:“上帝可以在刹那间让我们过上悠闲的生活,但他并没有这样作。他要锻炼我们的耐心,目的就在于使我们成为争战的勇士(men of war)。”
(2)勇气是信心的工具
勇气是信心的工具,也是信心的标记。我们基督徒的信心不是让我们脱离这个世界,过一种超凡脱俗,神游物外的生活;也不是让我们消极等待,让上帝通过施行神迹来满足我们的私欲。上帝给我们的呼召是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作基督的使者、基督的精兵,为真理勇敢地争战。清教徒最喜欢的一段关乎属灵争战的一段经文是《以弗所书》6章10至20节。而这段经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要靠着主,依赖他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弗6:10)。当然,“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林前9:26)。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徒然表明我们的勇气。我们的勇气是为我们所信的真理作见证的。
(3)信心、勇气与基督的精兵
宁要好梨一个,不要烂梨一筐。在目前异端盛行,真理不彰的状况下,我们更加需要上帝特别的怜悯,在教会中兴起大有信心和勇气的人来,作基督的精兵,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
任何基督徒读到四福音书时,都不会怀疑,在耶稣及其福音的反对者们后面,是来自“这世界的王”撒旦以及所有在他权下的邪灵的敌意与仇视。圣经称他们为“魔鬼和他的使者”(太25:41)。圣经的最后一卷书显明,这世界是两支军队争战的战场,一支是由“救他们的元帅”所率领的上帝的子民(来2:10),另一支则是由“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旦”率领的黑暗之子(启20:2)。
不仅是在四福音书中,圣经自始至终都教导我们,反叛的天使们向上帝的国度发起了无休止的战争。在他的作战计划里,撒旦通常利用代理人来行动。当耶稣履行在地上的使命时,撒旦网罗了文士和长老,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为他效劳。在外邦人中,他利用有“许多的神和许多的主”的假宗教(林前8:5),同时因为假宗教一般与地方掌权者互相勾结,甚至有的假宗教就是由他们自己创立的,所以,我们发现,国王、地方长官和地方行政官常常成为迫害基督教会的工具,他们想方设法拦阻人们信奉真正的宗教。
由于魔鬼势力的活动与假宗教相联系,使徒保罗曾警告哥林多的基督徒们不要与鬼相交,不要 “喝鬼的杯,吃鬼的宴席”(林前10:20-21),这警告对此后任何时代的基督徒都是必要的。措辞激烈,但符合实际!因此,自然而然,犹太人和外邦人中那些反对传讲拿撒勒人耶稣是主、是基督的人,要疯狂地反对基督徒,并以虚妄的指控唆使当权者也与他们为敌。
伊格那修在二世纪初殉道。他在安提阿教会担任了大约四十年的监督。人们不会忘记他的惨死和他写给教会的七封信。有一个古代传说,未经证实,称他就是那个耶稣当时抱在怀中的孩子,那时耶稣说:“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太18:2)。
主前九十年至一一七年间,统治罗马帝国的特拉杰皇帝曾出访罗马东部的最主要城市之一安提阿,那时伊格那修已年迈。皇帝在那里听人说起这位被人蔑视、仇恨的基督徒监督,就希望能见见他。当然,这绝不是因为特拉杰对基督教信仰怀有任何敬意!事实上,他与伊格那修交谈时言语十分恶毒:
特:“是你,邪恶的魔鬼,骗子!”
伊:“我不是邪灵,但我有耶稣基督在我心里。”
特:“耶稣基督在你心里?你是指那位被彼拉多钉死在十字架的人吗?”
伊:“是的,他是为我的罪而被钉死的。”
因此,这位冷酷无情的罗马皇帝没有经过任何进一步的法律程序,就宣判要将他带回罗马,扔到野兽中去,“把他撕成碎片,让罗马像过节一样热闹热闹。”
于是,伊格那修被带到罗马竞技场,也就是后来的罗马圆形剧场。这是一座环形建筑,有三层座位,可容纳四万五千名观众。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观赏各种表演、比赛和游戏,同时他们也常常以目睹基督徒殉道士的死亡为极大的乐趣。
他们常常观看那盛大的场面以饱眼福,如今伊格那修就站在他们众人面前!当伊格那修被判刑时,他说:“主啊,感谢你给我这样的荣耀。”现在面对死亡,他说:“我是上帝的谷子,在野兽的牙齿间被磨碎,使我成为主圣洁的面包。”从笼子里放出的狮子朝他走去,转眼间,除了几块被啃过的骨头,什么都没有了。当几位悲伤的朋友后来把这些骨头拿去埋葬时,他们知道伊格那修已经“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腓1:23)。“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2:10)
然而正如一位最早的教会历史学家所写:“殉道者的鲜血是教会的种子。”根据记载,几世纪之后,一些游客参观罗马椭圆形竞技场时,导游告诉他们说,有无数的基督徒就是在这座建筑中死去的。他们问是否仍能得到那些年月的遗物,导游对他们说:“带点竞技场的尘土吧,那都是殉道者。”
弟兄姊妹,“按着定命,人人皆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问题的关键是你到底要为什么而死呢?是为罪而死,还是为义而死?是为基督而死,是为撒旦而死?你到底愿意死在何处呢?是因为不信、小信而死在黄沙漫漫的旷野?还是死在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呢?基督教信仰既是生命之道,也是死亡的艺术,“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上帝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林后4:18;5:1)。使徒保罗说:“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1)。罪人啊,你当晓得你所信的到底是谁,若不是藉着耶稣基督信靠创造天地的上帝,你就仍然陷在可憎恶的偶像崇拜之中,你的罪就无法赦免,等待你的就是永远的定罪!唯愿你认罪悔改,归向永生的上帝。义人啊,你要晓得上帝是信实的,信靠他的人是有福的。但我们不可徒然享受上帝的恩典,要晓得我们当尽的本分。唯愿我们在今生今世与罪恶争战的过程中,靠着上帝的恩典,在无伪的信心无畏的勇气上不断成长,用我们的生命荣耀上帝。
祈祷:大而可畏的上帝,在耶稣基督里爱我们直到永永远远的上帝,我们再次来到你的面前,承认我们的过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像当初倒毙在旷野的老一代以色列人一样,经常忘记你的恩典,忘记你的威严和大能,不遵行你的吩咐,亵渎你的圣名,招惹你的忿怒。主啊,求你不要按我们的过犯待我们,求你按你在耶稣基督里归我们的大爱和怜悯赦免我们的罪,涂抹我们的过犯。亲你用你的慈爱来吸引我们,使我们晓得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让我们转眼不看世上的虚假,定意效法你儿子耶稣基督的榜样,顺服你的旨意,哪怕顺服至死,就必得你所赐给我们的生命的冠冕。求你施恩给我们,施恩给中国,使认识你的荣耀的知识充满全地,就像大水充满洋海一样。求你用你大能的圣灵保守我们,使我们在那万物复兴的日子,得见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的荣面。阿们!